可能業(yè)內人都知道,在剛剛過去不久的廣州光亞展和建博會上,matter都隆重亮相并展示了豐富的產(chǎn)品生態(tài)。隨著越來越多企業(yè)的加入,越來越多產(chǎn)品的上市,matter一直都是智能家居行業(yè)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畢竟智能家居這個行業(yè)實在太混亂了,以至于matter都快要成了“全村的希望”。
然而,在我們似乎看到曙光之際,matter也正面面臨來自不同方向質疑。今天,我們通過一國外用戶的視角一起來看matter的表現(xiàn)到底怎么樣?有沒有跟你遇到情況一樣?
Matter 未能兌現(xiàn)承諾: 在使用Matter 一段時間后,我開始懷疑這是否是智能家居的未來……
Matter是一項智能家居連接標準,其推出的初衷是統(tǒng)一不同的設備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蘋果、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的支持下,Matter被譽為解決智能家居碎片化問題的方案;一個能夠在本地安全運行的單一解決方案,適用于所有品牌。
理論上,帶有Matter標識的智能燈泡、智能門鎖或傳感器可以通過任何平臺(例如 Home Assistant、Apple Home、Google Home、Alexa 等)進行控制,而無需單獨的集線器或云服務。它被譽為智能家居的未來。
然而,Matter的研發(fā)歷程已經(jīng)過去了幾年,但顯然這一愿景并未真正實現(xiàn)。早期用戶表達了不滿,他們抱怨其“連接和行為不穩(wěn)定,功能也與宣傳不符”。2023年The Verge的Jennifer Pattison Tuohy曾說過,這句話對如今在家中使用Matter的許多人來說仍然適用。
“我一整年都在測試Matter的設備,而今年卻是我十多年來使用智能家居設備以來最令人沮喪的一年。十二個月過去了,我家里竟然沒有一件基于Matter的設備能穩(wěn)定運行。”
因此,智能家居社區(qū)的許多人質疑Matter是否真的比現(xiàn)有解決方案提供了更好的體驗。它背后的想法很棒;與其根據(jù)兼容性優(yōu)劣來購買智能家居設備,不如直接購買功能最強的設備,因為有了Matter,無論什么功能都能正常工作。
最近,我第一次體驗了Matter,是使用Govee Table Lamp 2 Pro,這是一款JBL出品的內置揚聲器的智能臺燈。它讓我對Matter的歷史和起源有了全新的認識。我對Matter的期待完全出乎意料,事實證明,幾乎所有集成Matter的智能家電似乎都面臨著我親身體驗中提到的那些問題。這種情況遍布整個智能家居行業(yè),Matter所宣稱的“完美”互操作性目前遠未實現(xiàn)。
matter的起源
連接標準聯(lián)盟成立
Matter的故事始于2019年末,當時亞馬遜、蘋果、谷歌和Zigbee聯(lián)盟(現(xiàn)為連接標準聯(lián)盟,簡稱CSA)成立了一個名為“IP互聯(lián)家居項目(ProjectCHIP)”的工作組。該項目的目標是為智能家居設備開發(fā)一個統(tǒng)一的、基于IP的網(wǎng)絡標準,以提高互操作性并簡化開發(fā)流程。該項目于2021年更名為“Matter”。與此同時,Zigbee聯(lián)盟也更名為連接標準聯(lián)盟,以反映其超越Zigbee的更廣闊范圍。
起初,Matter似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獲得了巨大的行業(yè)支持,到2023年,盡管其發(fā)展方式看似雄心勃勃,但顯然已有超過675家公司簽約成為CSA的成員。
Matter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為它定義了一個通用的應用層,該層運行在現(xiàn)有的網(wǎng)絡傳輸協(xié)議上,例如用于高帶寬設備的Wi-Fi或以太網(wǎng),以及用于低功耗網(wǎng)狀設備的Thread。低功耗藍牙也在設備的初始調試中發(fā)揮著作用,而Thread本身在很多方面都是Zigbee的繼承者,一些Zigbee設備甚至支持升級到Thread。
通過在IP層運行,Matter設備可以在本地網(wǎng)絡上進行通信,而無需依賴云,而本地控制是整個過程的關鍵原則。這意味著即使在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情況下也能保障隱私和控制,Matter的目標是成為智能家居領域的藍牙或Wi-Fi:一種連接標準,盡管它專門針對您的智能家居。
話雖如此,開發(fā)這樣的標準比最初預期的要慢得多,也更復雜。Matter1.0規(guī)范最初計劃于2020年發(fā)布(當時它還是CHIP項目),但后來被多次推遲。它先是被推遲到2021年,然后又被推遲到2022年。最終,它最終在2022年10月發(fā)布,但這些延遲顯然讓一些最初簽約的成員感到沮喪,一些成員似乎放棄了該項目
其中一家退出的公司是Wemo(貝爾金旗下),它于2023年退出了該項目,并表示將“大步后退,重組并重新思考”其智能家居產(chǎn)品的發(fā)展方向。盡管如此,許多人報告了當時Wemo少數(shù)支持Thread的產(chǎn)品存在問題。因此,很可能其中一些問題源于Wemo,而非CSA。
Matter1.0于2022年10月發(fā)布,支持一系列核心設備類型,例如燈、插頭、開關、鎖、恒溫器、傳感器、遮陽簾和流媒體視頻設備。它涵蓋了許多基礎智能家居產(chǎn)品,為后續(xù)的開發(fā)奠定了基礎。CSA還致力于快速更新,計劃每兩年進行一次更新,以擴展設備支持并改進標準。自那時起,Matter確實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版本1.1(2023年5月)帶來了錯誤修復和小改進。1.2版(2023年10月)增加了9個新的設備類別,例如機器人吸塵器、冰箱、洗衣機、洗碗機、煙霧/一氧化碳報警器、空氣質量傳感器、空氣凈化器、風扇和便攜式空調機組。1.3版(2024年5月)增加了對水和能源管理設備的支持,以及對烤箱、微波爐、爐灶、抽油煙機、洗衣烘干機和Matter-casting媒體播放器等設備的支持。1.4版(2024年11月)專注于電力相關領域,包括電池、太陽能系統(tǒng)、家用路由器、熱水器和熱泵,同時還擴大了對電動汽車充電器的支持并改進了Threads設備。版本1.4.1(2025年5月)增加了NFC入職和多設備設置。然而,盡管這些技術不斷改進,制造商們仍然謹慎行事。Matter認證的現(xiàn)有智能家居中樞(例如智能音箱和智能橋接器)的軟件更新于2022年底開始出現(xiàn),首批Matter設備于2023年上市。然而,如今的情況并不像CSA所期望的那樣無縫銜接。雖然在購買智能家電之前甚至不需要在產(chǎn)品上尋找“支持Alexa”或“支持HomeKit”的標識就好了,但遺憾的是,現(xiàn)在仍然需要這樣做。
采用緩慢且碎片化現(xiàn)象仍然存在
本來應該解決的問題
Matter被譽為“通用”標準,但其在市場上卻舉步維艱。截至2023年底,兼容Matter的設備選擇仍然非常有限,而且情況也未有太大改善。最初的設備類別(例如燈、插頭、鎖等)已覆蓋,但許多常見的智能家居設備仍然缺失。例如,Matter兼容的攝像頭或視頻門鈴仍然無法使用,考慮到這些設備的普及性,這完全違背了該標準。即使在今天,Wemo的產(chǎn)品也支持Thread并與Apple的HomeKit兼容,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缺乏對Matter的全面支持。(相較于2023年底,目前產(chǎn)品確實豐富了不少,但是還是不夠,尤其國內市場認知度還不高。)
其他一些品牌則難以按照承諾將現(xiàn)有產(chǎn)品升級到Matter。一些品牌最初表示,他們的舊設備或集線器將獲得Matter更新,但后來又改變了計劃。例如,智能照明公司Nanoleaf曾預覽過其產(chǎn)品將支持Matter,但在推廣Thread之后,轉而推出基于Wi-Fi的新款燈具。Nanoleaf曾承諾產(chǎn)品面向未來,但許多購買其舊產(chǎn)品的消費者卻質疑,為什么他們的燈泡和燈帶不能升級到Matter。Nanoleaf對此做出了如下回應:
“為了盡可能降低客戶的價格,我們選擇了預計足以滿足Matter存儲需求的芯片尺寸……Matter 意外地長成了一個大家伙,可惜芯片無法容納它。”
Nanoleaf并非唯一一家這樣做的公司;鎖具制造商和門禁解決方案公司Schlage也宣布,盡管其售價330美元的EncodePlus能夠升級到Matter,但結果并非如此。Matter1.0的實現(xiàn)比早期草案更加復雜,占用的內存也更大,迫使一些制造商放棄升級計劃,轉而開發(fā)新硬件。這導致早期采用者無法獲得他們預期的購買回報,這意味著這些消費者必須購買新型號才能獲得Matter兼容性,這與他們最初希望的向后兼容背道而馳。
與此同時,發(fā)布Matter更新的公司通常進展緩慢。例如,飛利浦Hue宣布其廣受歡迎的HueBridge(連接數(shù)十個基于Zigbee的燈具和傳感器)將獲得Matter更新,以便將這些設備接入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該更新原計劃于2023年初發(fā)布,但被推遲到2023年底才正式推出。即使更新發(fā)布后,用戶也發(fā)現(xiàn)通過Matter連接Hue可能會降低功能性,因為Apple的自適應照明功能在通過Matter而不是直接通過HomeKit連接時無法使用。
此外,亞馬遜的Alexa平臺直到2023年5月才支持Thread,這比Matter推出晚了好幾個月,而且最初只以有限的方式為其Echo設備提供了Matter支持,支持的設備類型非常有限。橋接功能的全面支持(例如使用Alexa自身的Zigbee無線電將設備接入Matter)直到2023年底才出現(xiàn),這意味著Matter的“無縫”特性在第一年充其量也只是略顯粗糙。
至關重要的是,各大智能家居平臺尚未在所有設備類型上兼容Matter。例如,GoogleHome和AmazonAlexa尚不支持某些Matter設備類別(甚至一些符合規(guī)格的設備)。一個值得注意的案例可以概括這種情況:一款支持Matter的智能按鈕帶有Matter標志,這意味著它已獲得Matter認證,但卻無法與GoogleHome或AmazonAlexa兼容。據(jù)Arre公司稱,這是因為“GoogleHome和AmazonAlexa支持Matter,但目前不支持‘通用開關’”。
所以,理論上,我們有一款應該成為“標準Matter”設備的設備。然而,實際上,各平臺甚至還沒有實現(xiàn)該配置文件。Matter的核心理念本質上可以歸結為“只要有Matter的標志,它就能用”,但消費者仍然需要面對哪些平臺支持哪些設備的細則。智能家居設備制造商Eve有一個頁面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它名為“哪款Hub適合我?”的頁面不應該存在。Matter的宗旨是設備應該可以互操作。不必使用特定的Hub;它應該能夠正常工作。
我在討論HueBridge和Apple的自適應照明時也提到過Matter的功能缺失,但這并非個例。一款通過Matter與Alexa配對的EveEnergy智能插頭失去了電源監(jiān)控功能,因為Alexa的Matter集成不支持此功能。Eve網(wǎng)站上的Energy插頭頁面用星號標注了這一點:
“Eve應用程序可在iPhone和iPad上使用,適用于通過AppleHome平臺連接的設備;也可在Android上使用,適用于通過GoogleHome平臺連接的設備。能源管理功能目前可在三星SmartThings和HomeAssistant平臺上使用?!?/blockquote>換句話說,你不僅在應用連接方面被鎖定在現(xiàn)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而且能源管理也只能通過SmartThings或HomeAssistant進行。即使就我個人使用GoveeTableLamp2Pro的經(jīng)驗而言,高級照明控制也只能在官方Govee應用中使用,而Matter僅提供基本的照明控制,僅此而已。像這樣的部分支持會造成混亂和糟糕的用戶體驗,用戶可能無法理解為什么缺少某些功能,最終可能還是需要制造商的應用。
總而言之,碎片化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Matter目前的現(xiàn)狀受到用戶仍然需要多個應用程序這一事實的制約。即使有公司加入Matter的行列,他們也并沒有真正全心全意參與其中的動力。他們?yōu)槭裁匆@么做呢?公司希望將最好的功能保留在自家的應用程序中,這完全合情合理,因為用戶更有可能去購買他們已經(jīng)了解和使用過的應用程序的公司的產(chǎn)品。
對于科技愛好者來說,matter不再那么重要
Home Assistant填補了空白
Matter的目標受眾范圍從普通消費者到科技愛好者,但后者很可能已經(jīng)解決了Matter想要解決的問題(并且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例如,Home Assistant用戶已經(jīng)擁有一個可以集成數(shù)百個品牌和協(xié)議的系統(tǒng),例如Zigbee、Z-Wave、Wi-Fi設備、藍牙傳感器等等。對于運行強大Home Assistant系統(tǒng)的用戶來說,Matter想要解決的碎片化問題已經(jīng)不成問題了。正如我在Govee Table Lamp2 Pro評測中提到的,我可以通過Govee2 MQTT插件來控制它,既然如此,我又何必費心去使用Matter呢?
即使是Thread,對于技術愛好者來說也有點難以接受。Zigbee和Z-Wave等協(xié)議已經(jīng)存在十多年,在性能和設備可用性方面非常成熟。用戶只需一根Zigbee協(xié)調器,就可以輕松部署數(shù)十個傳感器和照明燈,它們響應迅速,幾乎不會掉線。相比之下,Thread(Matter所依賴的網(wǎng)狀協(xié)議)相對較新,仍在摸索中。這些現(xiàn)有標準已經(jīng)發(fā)揮作用,如果與統(tǒng)一專有協(xié)議的集成相結合,Matter試圖解決的問題與Home Assistant和一些技術知識所能解決的問題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需要明確的是,我并不是說精通技術的用戶應該拒絕Matter。它的長期潛力顯而易見,而且它仍然是一場全行業(yè)朝著開放標準邁進的潮流,即使目前進展緩慢且顯得支離破碎。Home Assistant社區(qū)總體上對Matter表示支持,盡管似乎略帶謹慎。此外,Home Assistant和開放家庭基金會(OHF)的Matter服務器都已獲得Matter認證,OHF也作為參與者加入,以“占據(jù)先機”并“在標準制定過程中捍衛(wèi)開放家庭的價值觀”。目前,Home Assistant自己的Matter專用頁面提醒人們注意一些局限性,例如飛利浦Hue的情況。
“在某些情況下,通過Matter將設備橋接到HomeAssistant可能不會給您帶來任何好處。例如,到目前為止,飛利浦Hue橋接器支持Matter。但Matter僅支持有限的功能。飛利浦Hue的原生HomeAssistant集成功能豐富多樣,并且可在本地運行。通過Matter橋接將飛利浦Hue設備添加到HomeAssistant不會給您帶來任何好處。相反,您會失去一些功能。”Matter將成為智能家居的未來
也許有一天
這一切并非貶低Matter的初衷。它仍然擁有強大的行業(yè)支持,并在短時間內(從啟動到大規(guī)模部署大約三年)取得了顯著進展,旨在解決困擾智能家居十多年的實際問題。然而,2025年中期的現(xiàn)實是,Matter尚未兌現(xiàn)其承諾。此外,無縫銜接、一刀切的智能家居愿景仍然遙不可及。由于功能缺失、設置問題、連接不穩(wěn)定以及自保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仍然普遍存在,難怪Matter在許多智能家居社區(qū)中被廣泛冷落。
盡管如此,Matter仍然非常年輕。Zigbee和Z-Wave經(jīng)過多年的迭代才達到穩(wěn)定,而藍牙本身在21世紀初也因其發(fā)展困境而臭名昭著。BenchmarkCapital合伙人J.WilliamGurley在2001年撰寫了一篇名為《再見,藍牙》的訃告,指出“藍牙將不再重要”。其他人的預測是正確的;盡管分析師預測由于Wi-Fi的出現(xiàn),藍牙將走向消亡,但一些公司卻同時支持這兩種協(xié)議?!斑@可不是Betamax與VHS之間的較量,兩者之間總有一方會勝出,另一方會輸?shù)?,”當時擔任東芝美國信息系統(tǒng)公司計算機系統(tǒng)部門營銷副總裁的StevenAndler說道。
有趣的是,一些突出的問題甚至聽起來與當今物質問題的進展情況相似。
“但事實證明,這種級聯(lián)發(fā)展只是涓涓細流——藍牙仍未達到量產(chǎn)的水平。芯片成本依然高企,設備之間有時甚至無法通信。[...]微軟是這兩項技術的支持者,但在今年4月,它宣布其新的桌面操作系統(tǒng)WindowsXP最初將支持Wi-Fi,但不支持藍牙,這嚴重損害了藍牙的形象。微軟表示,將等到藍牙產(chǎn)品投入量產(chǎn)后再提供軟件支持?!?/blockquote>就像藍牙一樣,Matter可能只是需要時間,CSA的領導層喜歡說“Matter是一段旅程”。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設備陸續(xù)推出,早期固件錯誤正在得到修復,多管理員問題也正在得到解決。所有主要參與者都沒有放棄這項計劃,一些公司似乎正在努力解決當前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摩擦。
歸根結底,Matter標準仍然很重要,即使它并非以我們期望的方式。未來幾年將告訴我們很多事情:要么普通消費者開始看到Matter的好處,要么它將停滯不前,并有可能加入那些從未真正取得成功的標準之列。那些為其投入資源的公司可能開始需要提出(并回答)一些棘手的問題,而那些堅持使用專有解決方案的懷疑論者則會感到自己被證明是正確的,最終我們得到的只是另一個標準,而不是一個統(tǒng)一所有標準的標準。
內容來源:https://www.xda-developers.com/matter-doubting-future-of-smart-homes/
- 雙喜臨門!通鼎集團上榜2025蘇州民營企業(yè)100強、2025蘇州民營企業(yè)研發(fā)投入100家名單!
- 光傳輸市場止跌回升 未來五年平均增長率5%
- 光傳輸市場止跌回升 未來五年平均增長率5%
- 上半年186700000000GB,你貢獻了多少?
- 黃仁勛痛批美國5G慘?。篈I與6G時代的競爭,得開發(fā)者者得天下
- 黃仁勛:美國在5G慘敗,不能在AI和6G重蹈覆轍
- 液冷賦能:可持續(xù)數(shù)據(jù)中心如何應對AI熱浪
- 如何提升Wi-Fi擴展器的性能,徹底解決信號盲區(qū)?
- 智能科技如何助力建筑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 機架與機箱:區(qū)別與重要性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