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Gemini將登陸Wear OS手表 全面替代Google Assistant
谷歌近日宣布了一項重要的人工智能戰(zhàn)略部署:Gemini人工智能助手將在未來幾周內正式登陸運行Wear OS 4及更新系統(tǒng)的智能手表平臺。這一舉措標志著谷歌正在加速推進用Gemini全面取代Google Assistant的計劃,預示著智能手表交互方式將迎來重大變革。
技術部署與設備兼容性
根據(jù)官方公告,首批支持Gemini的智能手表品牌包括谷歌自家的Pixel系列,以及三星、OPPO、一加和小米等主流廠商的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更新僅適用于運行Wear OS 4及以上版本系統(tǒng)的設備,這意味著部分舊款手表可能無法獲得新功能支持。從技術實現(xiàn)角度來看,谷歌采用了多入口觸發(fā)機制:用戶既可以通過傳統(tǒng)的"Hey Google"語音指令喚醒Gemini,也能通過長按手表側邊按鈕或直接點擊屏幕上的專用應用圖標來啟動服務。
功能特性深度解析
Gemini在智能手表端的應用場景設計充分考慮了可穿戴設備的特性。在日常生活場景中,它能處理諸如"切片蔬菜應該烤多久、溫度多少"這樣的即時烹飪咨詢,或是"今天需要帶傘嗎"這樣的天氣查詢。更值得關注的是其跨應用協(xié)同能力——Gemini可以直接讀取郵件內容并生成摘要,或是將體育賽事信息自動添加到日歷中。記憶輔助功能也得到強化,用戶可以要求Gemini記錄停車位置或設置購物提醒,這些功能都針對智能手表的使用場景進行了專門優(yōu)化。
交互體驗全面升級
谷歌此次同步升級了Circle to Search(圈選搜索)功能,將其與Gemini深度整合。在新版本中,用戶通過圈選、高亮、涂鴉或點擊屏幕內容進行搜索時,系統(tǒng)會直接調用AI Mode的深度推理能力。搜索結果不僅會顯示標準信息,還會提供AI生成的概覽內容。用戶可以通過"通過AI Mode深入了解"選項進行追問,整個過程無需切換應用,這在屏幕空間有限的智能手表上尤為重要。此外,Google Lens中的AI Mode也獲得了改進,現(xiàn)在安卓和iOS系統(tǒng)的谷歌應用程序都能使用該功能。
游戲場景的特殊優(yōu)化
針對移動游戲玩家,谷歌特別優(yōu)化了游戲場景下的搜索體驗。玩家在游戲過程中可以直接使用"圈子搜索"功能識別新角色或查詢游戲策略。這一設計解決了玩家在游戲過程中需要暫停去查詢攻略的痛點,雖然主要面向手機場景,但也可能在未來擴展到支持游戲功能的智能手表設備。
視覺呈現(xiàn)與訂閱服務
谷歌對AI概覽的視覺呈現(xiàn)進行了重新設計,使關鍵信息更加突出,并加入了更多視覺元素以提升可讀性。作為推廣策略的一部分,谷歌宣布Pixel 9 Pro用戶將免費獲得為期一年的Google AI Pro訂閱服務,其中包括Veo 3等高級功能。雖然Veo 3目前主要面向手機和平板設備,但這一舉措顯示了谷歌在AI服務商業(yè)化方面的布局。
行業(yè)影響與未來展望
Gemini登陸Wear OS標志著可穿戴設備AI助手進入新階段。與Google Assistant相比,Gemini展現(xiàn)出更強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和任務執(zhí)行效率。不過,這種轉變也帶來一些挑戰(zhàn),比如對設備性能的要求提高,以及用戶需要重新適應新的交互邏輯。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是谷歌統(tǒng)一AI體驗的重要一步,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Gemini在不同設備間實現(xiàn)更深度的協(xié)同。
總體而言,Gemini在智能手表的部署不僅提升了單設備體驗,更是谷歌構建跨設備AI生態(tài)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隨著AI功能日益成為智能設備的核心競爭力,谷歌此舉無疑將加劇與蘋果Siri、亞馬遜Alexa等競爭對手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角逐。
- 宜家智能家居升級:明年全線支持Matter協(xié)議 打通蘋果Home生態(tài)
- 宜家放棄Sonos合作 改推低價藍牙音箱
- 谷歌Gemini將登陸Wear OS手表 替代Google Assistant
- Meta砸1200萬英鎊在劍橋建音頻實驗室 專攻AR眼鏡音效
- 中國移動路由接入榮耀生態(tài) 智能提醒功能升級
- Apple Watch Series 10卡路里追蹤實測:92%準確率領先競品
- 中興Wi-Fi 7 CPE產品全球百萬級交付:從數(shù)量到質量的破局
- 小米新款米家空調巨省電立式震撼上市:風量大廣角大,新一級能效,售價親民,實用之選!
- 小米新品小米米家智能晾衣機 2,薄至9.1cm+31英寸柔光燈,實用又美觀,僅售999元!
- 小米激光投影儀3亮相:4K畫質+高亮度,告別暗環(huán)境,價格親民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