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智行回應懂車帝測試:數據存疑,標準待議

鴻蒙智行回應懂車帝測試:數據存疑,標準待議

近期,懂車帝平臺對36款車型進行的智能輔助駕駛測試在業(yè)內引發(fā)廣泛討論。針對這一測試,鴻蒙智行、AITO問界和智界汽車三家車企先后在社交平臺作出回應,表示"已關注到某平臺的所謂'測試',但對此不予置評"。這一表態(tài)背后,折射出當前智能駕駛測試領域存在的標準之爭與數據可信度問題。

測試標準之爭:行業(yè)亟需統(tǒng)一規(guī)范

智能輔助駕駛作為汽車行業(yè)的技術高地,其測試評價體系尚未形成統(tǒng)一標準。懂車帝此次測試雖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測試場景的選擇、評判標準的設定等關鍵環(huán)節(jié)仍存在討論空間。鴻蒙智行選擇不直接回應測試結果,而是發(fā)布《2025上半年輔助駕駛報告》,這一策略性舉動凸顯了車企對第三方測試標準合理性的保留態(tài)度。

數據真實性存疑:用戶數據與測試數據的博弈

鴻蒙智行公布的運營數據頗具說服力:累計16.7億公里的輔助駕駛總里程、94.8%的用戶活躍度等指標,均基于真實用戶場景。相較之下,第三方測試的封閉場景數據與用戶日常使用環(huán)境存在差異。特別是應對加塞(3.2億次)、通過紅綠燈(4億次)等高頻場景的數據積累,更能反映系統(tǒng)在實際道路中的表現。這種數據來源的差異,正是車企對測試結果持保留態(tài)度的關鍵原因。

技術路線差異:全域智能與單點突破

從鴻蒙智行公布的數據分布來看,其技術路線呈現出"全域智能"特征:高速場景(11.9億公里)與城區(qū)場景(4.8億公里)并重,覆蓋從車位到車位的完整用車場景(553萬次)。這種全棧自研的技術路徑,與部分車企專注特定場景的解決方案形成對比。測試標準若不能全面考量不同技術路線的特點,其公平性難免受到質疑。

行業(yè)影響:測試公信力建設任重道遠

此次事件反映出智能駕駛評測領域的深層矛盾:一方面,第三方測試需要保持客觀中立;另一方面,測試方法必須與時俱進。鴻蒙智行通過公布詳實的用戶數據,既展示了技術實力,也間接表達了對測試標準科學性的期待。要建立真正具有行業(yè)公信力的評價體系,需要車企、測試機構和監(jiān)管部門的共同參與。

展望未來,隨著《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等國家標準的實施,智能駕駛評測將逐步規(guī)范化。鴻蒙智行等車企積累的真實場景數據,或將成為制定測試標準的重要參考。只有建立科學、透明的評價機制,才能推動行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最終讓消費者受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5-07-25
鴻蒙智行回應懂車帝測試:數據存疑,標準待議
鴻蒙智行回應懂車帝測試:數據存疑,標準待議 近期,懂車帝平臺對36款車型進行的智能輔助駕駛測試在業(yè)內引發(fā)廣泛討論。針對這一測試,鴻蒙...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