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才屬于典型的“被動型”求職者,他們并不缺工作機會,但是遇到好單位也會考慮,故此,企業(yè)強人要足夠的主動。
人工智能覆蓋的職能和技術種類
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是未來的下個風口,多家公司已經主動進行了人才搶奪布局,作為企業(yè)管理者和HR從業(yè)者,人才搶奪首先要有精準的地圖,清楚的知道人工智能覆蓋的職能和技術種類,讓你的搶人事半功倍。
職能和技術種類,主要分為: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
基礎層包括:軟件、算法、平臺處理器等
技術層包括:圖像、計算機語言處理、自然語言處理,腦科學研究等
應用層包括:搜索引擎,智能交通、無人駕駛、對話機器人等。
應用層的這些技能,幫助我們更高效的去完成特定任務,像電商推薦系統(tǒng),智能對話系統(tǒng)都屬于狹義上理解的機器人
如果你要了解更細致的構成全貌,在《人工智能崗位族群圖譜》你可以一張圖看清楚人工智能崗位的全貌矩陣。
人工智能行業(yè)人才存量趨勢
據我手上的統(tǒng)計報告:目前全球共有190多萬深度人工智能人才,其中85萬都在美國,中國只有5萬人,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度等地區(qū)也有人工智能人才的分布。美國以近46%的比例高居全球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榜首,分布數量是中國的14倍,接近壟斷的位置。
從人工智能人才的工作經驗來看,有一個特點,教育和研究門檻要求很高。在世界范圍內,尤其是美國,人才的培養(yǎng)周期很長,其中擁有6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才比例占27%,10年以上行業(yè)經歷的占41%,共占將近三分之二,由此可以看出,人才稀缺且尚不成熟。
在中國整個的人工智能產業(yè)結構內,《人工智能的產業(yè)與行業(yè)分布圖》如下,這些領域里存在大量的人工智能人才儲備。
人工智能的人才的前世今生
這樣的人才去哪里找?距有關調查顯示:40%的人才來源是傳統(tǒng)IT企業(yè),例如微軟、英特爾、IBM等;20%來自相關學術研究機構, 剩余40%來自各行業(yè)互聯網大廠,例如:電商、數據安全、無人駕駛、算法研究,AI設備,教育裝備等;
在人工智能尚未到完全成熟的時機下,想獲取行業(yè)核心人才,需要知道關鍵人才的前世今生,最接近人工智能關鍵崗位的來源崗位分布如下:
AI人才普遍擁有較高學歷,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中國占比62.1%,美國占比56.5%,人數比例都超過了一半,中國比例還略高一些。他們主要集中于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工科大學。中國AI人才數量排名前十的高校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和同濟大學。美國是:斯坦福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佐治亞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華盛頓大學、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以及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除去國外的高校,目前國內重點高校均已開啟人工智能的學院/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國內該行業(yè)重點高校及人才培養(yǎng)現狀如下:
企業(yè)和HR如何搶人?
人工智能人才屬于典型的“被動型”求職者,他們并不缺工作機會,但是遇到好單位也會考慮,故此,企業(yè)強人要足夠的主動,關于營造主動,給到以下幾點建議:
1)充足的平臺曝光和招聘造勢:
對于不缺工作的被動型求職者,吸引他們跳槽最大的特點就是下一家單位足夠強,這種強可以體現在你的品牌強,信息發(fā)布媒體強,招聘廣告位強、公司實力強,或人才管理體系強;
2)詳細的人才挖掘外部地圖
對于精準搶人來說,構建外部精準的人才地圖,可以讓招聘更準,結果更精,事半功倍,關于人才地圖兩點核心構建建議:(1)了解人工智能行業(yè)的技術分層;(2)了解人工智能行業(yè)的產業(yè)分布及公司構成 (3)了解人工智能崗位的前世晉升及重點人才產出高校。
3)、精準的雇主品牌營造
雇主品牌建設會直接增強候選人的面試體驗及對公司的詳盡了解,從而幫助候選人作出入職決策,關于雇主品牌建設,有以下五點建議:(1)你們的企業(yè)氛圍如何?(2)什么是你們的人才理念?(3)你們能給到員工的職業(yè)發(fā)展具體設計是什么?(4)你們有哪些注重人才發(fā)展的切實實例?(5)你們的待遇,激勵、關懷體系是什么?
對于智力密集型企業(yè),得人才者得天下,期待以上觀點助力你精準搶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脈脈”(ID:taoutianxia),作者:崔文彬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