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18大促的一片火熱之中,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從各大平臺上盡可能多薅一點羊毛上。而在這片火熱之中,獵豹移動悄然公布了其2020年第一季度的財報,業(yè)績之淡,和外界的一片熱鬧形成明顯對比。
這個曾經紅極一時公司,主營業(yè)務不斷發(fā)生改變。從PC端工具軟件起家的獵豹移動,在PC端業(yè)務并不理想的情況下,轉而推出移動端手機游戲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隨著谷歌對其產品的“封殺”,獵豹移動又將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
尋求“豹變”的獵豹
在尋求拉動增長新動力方面,獵豹移動一直很積極。
從PC端工具軟件到移動端休閑游戲,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獵豹移動一直都在處于不斷轉型之中。而這轉型的背后,是獵豹移動曾經主營業(yè)務的頻頻沒落。
根據獵豹移動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財報可知,總營收為人民幣5.281億元,同比下滑51.4%。凈虧損為1.046億元,而上年同期凈利潤710萬元。Non-GAAP之下,凈虧損為9770萬元,而上年同期凈利潤為3380萬元。
從收入構成來看,2020年一季度,獵豹移動工具類應用和相關業(yè)務收入為2.108億元,同比下降57.7%,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公司在國內市場上的移動實用產品業(yè)務下降,以及與PC相關的收入下降影響。
隨著移動端的普及,PC端的沒落早已注定。而從獵豹移動歷年提供的財報數據可知,其在這方面的收入同樣也隨著整個PC端服務走向下坡而深陷泥沼。于是獵豹移動將自己的主營業(yè)務由PC端轉向移動端,也推出了不少爆款產品。
但好景不長,今年2月谷歌單方面解除了與獵豹移動的合作,并且全面下線其在谷歌商城中的產品。這使得獵豹移動在海外市場的移動實用產品業(yè)務收入僅僅只有5430萬元,同比大幅下降62.6%。
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獵豹移動的手機游戲業(yè)務。因為疫情引發(fā)的“宅經濟”,讓不少手機游戲產業(yè)出現爆發(fā)式增長,而獵豹移動卻是這其中的“異類”。
根據伽馬數據《2020年1-3月中國移動游戲市場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移動游戲市場收入近550億元,同比增長率超過49%。但是根據獵豹移動公布的財報可知,2020年一季度該板塊的收入為2.855億元,在一片利好的環(huán)境之中出現了同比下降5.3%的窘境。
至此,獵豹移動的首次“豹變”已然失敗,而獵豹移動并不想就這樣結束。在游戲業(yè)務難以滿足自身需求的時候,獵豹移動又將目光聚焦在了AI業(yè)務上。人工智能畢竟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而且在新基建的紅利之下,押注AI的確成為獵豹移動新“豹變”的首選。
不顧一切布局AI
為了滿足自己在AI領域的全面布局,獵豹移動顯得孤注一擲。
早在去年,獵豹移動就剝離了LiveMe直播業(yè)務,這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現金收益,讓獵豹移動在2019年三季度的其他方面凈收入達到7.329億元。而這次帶來的充足資金讓獵豹移動在實現自己的AI布局方面有了底氣。
但是要全線布局AI,長期的資金投入在所難免,而僅僅依靠剝離LiveMe直播業(yè)務獲得的資金并不能支撐獵豹移動在AI方面設想。獵豹移動只能通過更多的辦法來搞到更多的資金來不斷為自己的AI業(yè)務持續(xù)輸血。
在面對疫情和海外合作終止的雙重影響之下,獵豹移動在移動互聯網業(yè)務方面已經面臨相當大的壓力。AI新業(yè)務的不斷布局,則讓這種情況更加嚴峻。
面對這些壓力,獵豹采取的方法是調整現有戰(zhàn)略,用以穩(wěn)定利潤并保證充足的資金,來打造自己長期的增長引擎。除了剝離LiveMe直播業(yè)務,獵豹移動還決定優(yōu)化成本費用,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業(yè)務的成本費用。
這種優(yōu)化在新的財報之中已經初見成效。盡管在一季度收入出現下滑,但移動互聯網業(yè)務的Non-GAAP營運利潤相較于上個季度已有所改善。根據財報數據可知,獵豹移動這一季度在移動互聯網業(yè)務的Non-GAAP運營利潤為800萬元,而上一季度則是虧損9200萬元。
同樣這種優(yōu)化也充盈了獵豹移動的現金流。截至2020年3月31日,獵豹移動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和短期投資人民幣23.451億元。
與此同時獵豹移動CEO傅盛還表示,公司將對一些投資項目進行變現。事實上,獵豹移動已經開始選擇性地拋售一些資產,在今年5月20號,獵豹移動發(fā)布公告稱將要拋售其持有的字節(jié)跳動的剩余股權,這將在二季度為獵豹移動帶來4.7億元的投資收益。
這也預示著獵豹移動在未來的現金流將十分充沛,更有利于公司掌握主動權,并完善在AI方面的布局。
12下一頁>(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