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機構指出,今年以來美國芯片企業(yè)的芯片設備采購金額大幅上漲,美國也因此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設備采購國,顯示出美國以實際行動大舉增加芯片產能,希望重振美國芯片制造,以追趕中國。
數(shù)據顯示,今年11月份美國采購芯片設備的金額已達到195億美元,同比大幅增加超過五成;同期中國的芯片設備采購金額為161.8億美元,由此美國超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設備采購國。
美國如此迫切地推進芯片制造,在于如今美國認識到了芯片制造的重要性,在過去幾十年,美國芯片企業(yè)過于重視利潤,因此紛紛將芯片制造交給亞洲企業(yè),由此導致亞洲企業(yè)在芯片制造技術方面已超越美國本土的企業(yè)。
目前在芯片制造技術方面居于全球第一的是臺積電,其次則是三星,而這兩大芯片制造企業(yè)的大多數(shù)客戶都是美國芯片企業(yè),特別是在先進工藝制造方面,估計九成收入都由美國芯片企業(yè)貢獻。
其中占據芯片代工超過六成份額的臺積電更是成為印鈔機,臺積電的凈利潤率已超過四成,而且由于三星在7納米及以下工藝方面不如臺積電,美國本土企業(yè)Intel在芯片制造工藝方面落后并且在Intel 4、Intel 18A工藝上進展不順,導致臺積電已處于一家獨大的地位,擁有技術壟斷優(yōu)勢的臺積電計劃今年進一步提升7納米及以下工藝的代工價格。
這樣的變化,讓美國深刻認識到過于依賴亞洲的芯片代工企業(yè),已影響美國芯片的發(fā)展,因為臺積電攫取了巨大的利潤,利潤率甚至比美國當下的幾家芯片巨頭蘋果、Intel和AMD都要高得多,這也削弱了美國芯片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能力。
因為臺積電分走了太多利潤,美國芯片企業(yè)分得的利潤減少了,就只能縮減芯片研發(fā)投入,長期影響之下,美國芯片的技術優(yōu)勢就會逐漸下降,蘋果就很明顯,這幾年的A系處理器性能提升都只有一成左右;臺積電攫取的利潤過多,與當年美國芯片企業(yè)認為芯片制造利潤低下迥異。
給美國更大刺激的則是中國芯片,過去數(shù)年美國不斷采取措施阻止中國發(fā)展先進芯片,中國則采取了先發(fā)展成熟芯片的策略,數(shù)年下來中國芯片產能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芯片產能領先的國家之一。
隨著中國芯片的發(fā)展,中國芯片如今已不僅限于滿足國內的需求,還大舉搶占國際市場,中國芯片進口金額3年時間下降了900億美元、芯片出口額則在2024年突破了1萬億元人民幣,這些出口的芯片就搶走了美國芯片的部分市場。
美國除了Intel、NVIDIA、AMD、蘋果、高通等諸多采用先進工藝的芯片企業(yè)之外,還有博通、德州儀器等芯片企業(yè),而這些芯片企業(yè)發(fā)展的主要是成熟芯片,在中國芯片的攻勢之下,德州儀器近三年來的利潤率已大幅下跌,從之前的近四成跌至不足三成。
德州儀器、博通等美國芯片企業(yè)還面臨著芯片無處可賣的窘境,早前就被證實俄羅斯轟炸烏克蘭的導彈中出現(xiàn)了德州儀器、博通等企業(yè)的芯片,而美國是禁止他們對俄羅斯銷售芯片的,當然美國芯片企業(yè)會說這都是第三方賣給俄羅斯的。
美國芯片企業(yè)無法有效降成本,以應對激烈的價格戰(zhàn),就在于美國芯片企業(yè)高度依賴亞洲的芯片代工企業(yè),芯片代工企業(yè)分走了一大截利潤,這讓美國深刻感受到了失去芯片制造優(yōu)勢的窘境,如今終于決心發(fā)展芯片制造,以鞏固美國在芯片行業(yè)的領導優(yōu)勢。
美國如此做,對亞洲的芯片代工行業(yè)來說將是巨大的挑戰(zhàn),臺積電的霸主地位也可能因此被動搖,以后臺積電恐怕不會再有如此滋潤的日子了。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華為MatePad Pro 12.2 英寸發(fā)布,全面搭載鴻蒙OS 5體驗升級
- 洋山姆失控塌房,國民永輝主場接盤
- 售價3999元起!全新HUAWEI MatePad Pro 12.2 英寸讓生產力輕松隨行
- 全面搭載HarmonyOS 5,華為MatePad Pro 12.2鴻蒙平板像電腦一樣強大
- 高端零食神話終結?良品鋪子易主,鳴鳴很忙、好想來崛起的背后
- 約300個品牌銷售破億元 京東11.11以實在的低價點燃消費熱情
- 2025 AI主戰(zhàn)場,連鎖門店“變形記”
- Redmi 十周年誠意之作,K70 系列全面進化,1999 元起
- 著重提升產品質量!小熊電器構筑“品質”護城河
- 檔位學霸 榮耀100系列名副其實滿分誠意之作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