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炙手可熱的人工智能把背后的大模型推到了前臺,似乎有全面取代人類思維之勢。
它們的檢索能力更強,計算速度更快,可以通過分析億萬級別的參數(shù)來形成判斷,比較各種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達到過去的計算機無法形成的「智能」程度。人能做的許多事,它們能更快地達成。
有人憂心忡忡地想,如果每個人甫一出生就伴隨著一臺個性化的大模型,假如他死了,他所有的經(jīng)歷思想仍然在模型中存在和運行,他的行為、語言、判斷……可能永續(xù)。如此,是否人類就實現(xiàn)永生了?
與此同時又問,那誰才是人呢?大模型還是生物人?二者之間的差異在哪里?
其實,這也是馬斯克搞腦機接口的時候應該擔憂的問題??茖W技術(shù)進步會帶來雙重問題,比如生物技術(shù)曾讓人們膽戰(zhàn)心驚,人類或許會把遠古時代的恐龍復活,或者讓希特勒這樣的狂魔重生。但是科學技術(shù)進步的同時,也可能引發(fā)負面效應,與個體相伴隨的大模型也不例外。
02
這問題真有些觸及到靈魂深處。
所謂個性化的大模型,就像一臺替換人類大腦的存儲計算器,能夠把人生的一切際遇、語言、思想連同行動全部儲存在其中,它與人的成長相伴,隨著個體認知能力和經(jīng)驗積累而同步豐富自身,可以提取,可以模擬,可以推測,可以指導個體行動。
這首先讓我想到的是關于「記憶」的障礙問題。
有一種說法,人類在三歲的時候,大腦會自動切斷之前三年的記憶,以重新開始更為復雜多變的學習。此后的經(jīng)歷會印在腦海中,盡管隨著后來海量信息的覆蓋,早期的記憶變得模糊和難以提取,但遇到合適的場景或提示,會從記憶的深海中浮現(xiàn)上來。
這就是我們有時候試圖想起一件事但絞盡腦汁而不得,但在某一刻某事某人卻出現(xiàn)在眼前的原因。
很多人有這樣的愿望,希望能夠隨時想起自己經(jīng)歷的一切人和事,以便在各個年齡時段回味自己的人生況味。經(jīng)常在想,曾經(jīng)的悲歡、體悟,令人激動的情感,那些淡化了的東西還能回來嗎?
實際情況是,我們手持小學畢業(yè)照凝視,對其中的部分人毫無印象。事實殘忍地告訴我們?nèi)松缤丛庥?,原來一切都是誤會。
這很悲催!我不愿過這樣的生活。
03
大模型可以解決以上問題。
如果實現(xiàn)了,就會把所有個體經(jīng)驗和思想儲存起來,隨時可以提取。對那些經(jīng)過事故而失憶的人而言,這肯定是很好的工具。
人的記憶、技術(shù)、語言,凡是印入腦海的因素均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化。讀過的書,學到的知識,經(jīng)過的事件,看到的一切圖像,全部屬于現(xiàn)在。大段地背誦莎士比亞全集的驚人能力,將屬于任何普通人。
可以說,它會給人帶來非常有趣且復雜的景象。
由于這一工具的超強功能,可幫助個體解決諸多學習、工作、生活上的問題。下判斷的依據(jù)廣泛而扎實,分析的邏輯嚴密,提供的方案具有人難以抗衡的客觀性。它是一個極度冷靜,智力超群,不知疲倦的超級助手。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與人朝夕相伴,彼此依存,相互之間不斷加深了解,深深明白你的脾氣、性格、體力和愛好,可以給你提供極具個性化的建議。
你還記得日本動畫片《機器貓》嗎?可以設想大模型就是這樣一只無所不能的貓,陪伴你左右,幫你分憂,替你考試。
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溫馨畫面啊!
04
但是,這種情況也會引發(fā)一系列的挑戰(zhàn)和道德問題。
個性化大模型的智能化程度越高,越接近真人的思維,就越可能引發(fā)真人和虛擬模型之間的辨別問題。當二者高度吻合時,就會出事。
過去我就說過,你可能跟一個機器人談戀愛,如癡如醉,不知道對方是真人還是機器。這當然是很嚴重的道德問題。機器人在真人無暇的時候,替他與戀人交流,毫無瑕疵進展順利,這當然不公平。并且,這算不算欺騙呢?也需要探討。
如果人真的有這樣一個機器人,以人類天生好逸惡勞的性情而言,這可能是人種退化的催化劑。
能躺著就不站著,能娛樂就不思考,無所事事的自己把一切費力費神的事情都交給大模型,從出生就躺平,長大后還躺平,臨到生命的末尾依然躺平。
這會不會降低人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讓人成為了模型的奴隸?
屆時,人最害怕的不是自己的無能,而是機器的電源千萬別斷了,否則他的人生就斷檔了。
05
盡管大模型能模仿人的思維和表達,但它畢竟是一堆硬件軟件,不具備人的情感和欲望,是基于算法和數(shù)據(jù)驅(qū)動的實實在在的工具,只能在提示下進行互動,卻不可能自主思考。
簡單來說,人首先是生物體,不停地進食消耗熱量來維持自身的生命體征,在此基礎上進行儲備更大的生命能量以度過有限的一生。
那個有血有肉有溫度的人才是真人,每天吃飯和排便維持生物體征,很情緒化,受困于七情六欲,渴望社交,朝三暮四,喜歡看電影或踢足球,而且害怕生病和死亡。
這些,都是大模型不具備的。
大模型具備人的智識能力,但沒有人的愛恨情仇,或者更坦白地說,它們沒有人的缺點,不會說謊、欺騙、幸災樂禍,更不會損人不利己、無事生非。
它們不會哭,也不可能笑,它們只是能解釋哭和笑的形式和內(nèi)容。它們能解釋這一切,但不會這么干。
總之,它們不是人。
06
那么這種大模型最致命之處還在于個人隱私的泄露可能。
人工智能伴隨的深度學習能力,要求最大限度地理解人類思維的邏輯。大模型會盡可能多地搜集用戶的個人信息來提供個性化服務,參數(shù)越多,計算能力越強,提供的方案越可能接近個體的獨特思維狀況。
在這種情形下,人的隱私很難受到保護。機器的信息是存儲在機器上的,并且不可避免地要進行聯(lián)網(wǎng)運行,要保護用戶的絕對隱私,不太可能。
中國有句古話叫「殺人誅心」,意思是要讓人的精神崩潰,使之徹底喪失對抗意志。這種誅心無非是尋找人性的弱點,從此施壓,但個人的內(nèi)心有無數(shù)隱秘的事物念頭,你只能誅其一點、一線或者一面,絕無可能全面攻擊。
但是大模型帶來了這種可能,它就是你的心,你內(nèi)心的一切,凡曾經(jīng)動念之處,都會留下痕跡。人將徹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無所遁逃。
07
人當然希望自身有一只機器貓來做助手。
只是這位助手對自身信息的占據(jù)應該停留在哪些層面上需要做嚴格的劃分。
比如學生可以讓模型介入自己的功課,提供有力的輔助;成人可以讓模型參與自己的工作和事業(yè),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意即一個人可以被稱作「公共生活」的那部分內(nèi)容,是可以大膽地利用大模型作為助手的??梢簧婕暗絺€人隱私的時候,就應該讓對方遠離自己。這就好比我們雖然也用電腦伏案工作,但絕不可能帶著電腦去上廁所或約會,這時候要它作甚!
08
因此要我說,物理人和大模型應該是具有明確界限的互補關系,大模型可以成為人的助手而絕不可能成為替代品。
這件事情大抵如此啦!
免責聲明:此文內(nèi)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wǎng)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快手千萬粉絲頭部品牌,如何用全站推廣挖掘增量?
- 用1分鐘“招”了個AI同事,我在WAIC整頓職場
- 超聚變:智能體時代,AI原生重構(gòu)城企數(shù)智化基因
- 400億72小時歸零:復盤FTX騙局,所有“捷徑”都通向深淵
- 電商將目光轉(zhuǎn)向“隱藏賽道”
- 高光、低谷和接棒:林志玲、關曉彤、娜扎,都市麗人如何撬動明星杠桿
- 智能客服驅(qū)動效率和體驗升級,上海電信+昇騰AI的一次民生應用實踐
- 涉嫌侵犯京東知識產(chǎn)權(quán),無人配送車企業(yè)九識智能遭調(diào)查
- 展播,何以幫助海內(nèi)外母嬰品牌突圍新增長?
- Meta重啟智能手表項目:聚焦AI與AR協(xié)同,探索三維交互新體驗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quán)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quán)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quán)屬證明及詳細侵權(quán)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