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河
審校:一條輝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原計劃下周上市的WeWork,目標估值正在大幅下調,上市時間也出現(xiàn)了變數(shù)。
在日本軟銀集團孫正義的不斷注資下,WeWork估值一度高達470億美元,一舉成為全美估值最高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然而,據CNBC9月5日消息,由于需求疲軟,WeWork的估值正被大幅下調至250億美元以下。
2019年8月,WeWork向SEC提交了上市申請,計劃出售價值約35億美元的股票。如若出售成功,WeWork將成為今年僅次于Uber的第二大IPO。
公開資料顯示,WeWork成立于2011年,是共享辦公空間模式的始創(chuàng)者。如今,WeWork的業(yè)務遍布29個國家,111個城市,運營528處共享辦公空間,全球財富500強中有38%的公司是它的客戶。
據WeWork招股書介紹,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團在內的多家銀行對一項60億美元信貸安排的承諾,條件是它通過上市交易籌集數(shù)十億美元。
然而資本市場對于WeWork的此次上市,并不十分看好。
首先,WeWork的盈利能力備受懷疑。業(yè)績是資本市場的重要衡量標準,WeWork的成績單卻稍顯暗淡。就目前WeWork披露的數(shù)據來看,雖然去年全年實現(xiàn)營收180億美元,同比增長103.2%,但其虧損額也是巨大的,高達161億美元。
Uber和Lyft雖然在今年都以虧損狀態(tài)上市,但兩家公司的股價均在之后破發(fā),這也讓美國投資者對此次WeWork的上市更加謹慎。
其次,不少人認為WeWork只是一個辦公室租賃商,而非自我標榜能“提升世界覺悟”的科技公司。以美國經濟學家維賈伊的觀點來看,科技公司廣泛具有“低可變費用、高網絡效應、低擴張成本”等要素,而WeWork在這些方面都不達標。
就低可變費用、低擴張成本而言,打個比方,微軟多賣1000套程序系統(tǒng)的成本微乎其微,而新增1000個住戶需要投入的場地費、服務設施費等等,卻是高昂的。
WeWork的網絡效應也十分有限。淘寶每新增一個用戶,都能使現(xiàn)有用戶受益,因為新用戶潛在的商品評論能力能給現(xiàn)有用戶提供便利,而WeWork的聯(lián)動效應就沒這么直觀了。
除此之外,WeWork的CEO亞當·諾依曼在近期通過轉讓股權和債券套現(xiàn)至少7億美元的行為也讓人大跌眼鏡。通常情況下,創(chuàng)始人會等到公司上市后才套現(xiàn)現(xiàn)有股票。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諾依曼已經成立了家族基金,拿這筆收益去進行投資,并聘請專業(yè)的金融人士來進行管理。
美國財經博客ZeroHedge分析稱,現(xiàn)階段WeWork的目標并非實現(xiàn)盈利,而是通過在全球“跑馬圈地”取得足以強勢的市場份額,之后再將競爭對手都趕出去,獲得行業(yè)最終的定價權以及更高的利潤率。
以WeWork為藍本,中國的共享辦公平臺也在持續(xù)發(fā)展,其中,較知名的有優(yōu)客空間、氪空間、納什空間等。然而,據GPLP犀牛財經了解,這些公司都并不好過。優(yōu)客空間還在對自己的盈利模式進行探索;氪空間在2018年12月被傳出裁員消息;ibase原點空間也在2019年1月傳出租戶被“掃地出門”的丑聞,WeWork在之后接盤了其場地。
企業(yè)增值服務收入能力低,盈利模式單一是每個共享辦公企業(yè)面臨的難題。也有人提出,共享辦公商業(yè)模式的本質,已經不是“二房東”、“租金差價”,而是各類不同企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的“軟資產”管理商。據中商產業(yè)研究觀察,共享辦公領域的未來趨勢之一,便是房地產開發(fā)商逐漸入局。
在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共享系列產品紛紛暴雷之后,共享辦公會成為共享體系中的黑馬,還是又一支盛放一時的煙花?行業(yè)巨頭WeWork的境遇尚且如此,共享辦公的明天會更好嗎?WeWork上市在即,時間會揭曉答案。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