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興亮
首發(fā)于新京報
?
01
繼抖音海外版TikTok遭遇美國政府的封禁,繼而有轉嫁微軟的傳聞,且據(jù)說,連轉嫁微軟都可能不允許之后,美國國務卿彭培奧8月2日又在節(jié)目上公然宣稱,美國政府將在未來數(shù)天對「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更多中國軟件公司「采取行動」。
02
回顧數(shù)年以來美中之間的博弈沖突,種種跡象表明雙方過去三十年彼此合作溫情脈脈的面紗已經被揭得差不多了,眾目睽睽之下,頗有一刀兩斷,從此老死不相往來之勢。
彭培奧說,中國眾多在美經營的應用軟件,都「直接向中國政府、國家安全機構提供數(shù)據(jù)?!?/p>
按其說法,涉及到針對美國用戶的面部識別、住所、電話號碼、朋友、聯(lián)系人等……可以設想,沿著這條路線走下去,面臨制裁的軟件很可能輪到微信。這種不斷擴大化的對立情緒,讓很多企業(yè)憂心忡忡。沒完沒了的沖斷行為,不僅影響中國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發(fā)展,也對美國的眾多用戶造成困擾和副作用。
03
與此同時,TikTok所在字節(jié)跳動和微信開發(fā)商騰訊均表示,他們對用戶數(shù)據(jù)保密。TikTok美國區(qū)總經理凡妮莎·帕帕斯(Vanessa Pappas)1日還通過社交媒體否認了TikTok與中國政府共享用戶信息的說辭,指出TikTok美國用戶數(shù)據(jù)存儲在美國,對員工訪問進行嚴格控制。
如果說過去的時間里,兩個國家在彼此合作的蜜月生活中曾經遙相呼應,以中國為引擎的全球經濟騰飛局面已經進入一個平臺期,雙方已經不能從增長中共享利益之后,或許分攤損失已經成為選項之一。中美之間的經貿合作彼此交融的深度與廣度超過歷史上任何兩個國家,從沒有那么多國家的企業(yè)像中國一樣赴美上市,美元和美國的技術,在中國龐大的勞動力和市場中獲得了巨大的推動效益。
曾經惺惺相惜的兩個國家,在貿易中存在一些沖突與博弈是正常的,只有更大范圍內的技術、商品、勞動力的流動,才能最大限度地使經濟活躍起來。這曾經是一種愿景,并且不斷地付諸實現(xiàn)。至少中國人的生活質量在過去二十年發(fā)生了極大的飛躍,這是開放、合作帶來的繁榮局面造成的結果。由此,美國也在中國的經濟騰飛中獲得收益。
04
然而事情在近兩年急轉直下,各種領域的對峙和敵意,導致雙方不再互信。
美國針對中國企業(yè)的全球化努力,做出的是虎視眈眈的回應。華為被圍堵斷供,中興面臨制裁,直至近期的中國軟件應用系統(tǒng)遭到盤查和威脅,這似乎是一個系列的、有步驟地行動。
如果這些企業(yè)和產品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話,為何在過去那么多年未曾引起對方在這一領域的關切和擔憂,而在近幾年忽然升溫呢?難道我們做錯了什么,惹著了美國?還是對方忽然變得喪失了日常判斷非要一意孤行。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針對美國的一系列行為,中國的國際化企業(yè)面臨著相對不利的局面,就彼此對等的制裁而言,似乎美國已經沒什么深入中國的、以應用為主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讓我們能夠「下手」,他們早就知難而退了。這帶來一個問題,對方要清退我們的時候,如何合理應對,并最大限度地減少自身損失。
05
我國應該如何應對呢?
首要的,依然是要立足國內,辦好自己的事兒。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內部相對完備的經濟體。其遼闊的幅員,豐富多元的經濟帶,多種多樣的地方產品,龐大的消費潛力,能夠支撐一種寧靜的、和諧的生活局面。盡管這么做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但我們此時需要一種定力和精氣神,不能因為美國的強勢就自己先怯了場。
當然,這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希望也是個短期辦法。
更何況,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未來的開放,不僅是產品的流動,更是制度性的開放。因此,國際循環(huán)不僅不會脫軌,反而會向著更高的層次邁進。
一方面,既然TikTok能在美國與其他地區(qū)獲得巨大的成功,那我們可以期待,更多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中國互聯(lián)網企業(yè)將走出國門,在世界范圍內塑造新時代的互聯(lián)網的中國神話。
另一方面,則是要在國內構建更加優(yōu)質的營商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更加平等的競爭氛圍,以一種開放的、靈活自如的心態(tài)去迎接來自世界各國的其他對手。而更加自信的中國、更具有全球化眼光的中國企業(yè),也不會畏懼與任何對手的競爭。
這將是一場「持久戰(zhàn)」。某種程度上,這是中國「由大變強」的必經之路。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