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90后的老阿姨,雙11還在猶豫買哪種抗衰老眼霜,95后的表妹在一旁毫不猶豫地下了淘寶訂單,1311元,就為了一件小紅帽洛麗塔連衣裙,這可相當于她小半年的零花錢。
為了了解這群新世代,我下載了一個他們常用的社交軟件,Soul APP。
一.你懂Z世代嗎?
根據Soul App的凱度&騰訊發(fā)布《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Z世代每月能支配收入月均可支配3501元,月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國平均值高出49.36%,已經跑贏了前輩70、80后。而在2020年將占據整體消費力的40%,成為主力消費軍。“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幣,00后炒鞋”。00后靠炒鞋月入百萬的小道新聞滿天飛,且不論真假,你不能否認的是,這群年輕人身上的巨大市場和消費潛力。
據說20歲華裔小年輕Allen Kuo,靠炒鞋年入百萬
出生在Z世代的95后和05后有1.49億,大約100個中國人里有11個。他們剛剛開始第一份工作,甚至還在小學、中學及大學。Z世代年輕,卻已經像上漲的潮水一樣,成為無法忽視的存在。
和我們的祖父母輩不同,Z世代從小就是泡在互聯(lián)網里長大的,聊天社交用微信和QQ、叫外賣用餓了么和美團,甚至上學都有視頻教學和機考。根據Soul發(fā)布的《Z世代社交報告》,作為互聯(lián)網時代的原住民,約40%95后Z世代用戶每天花費至少6個小時上網。充分信息化的時代,讓這群年輕人對新鮮事物包容度極高。成年人聞所未聞的用語,可能都是95后司空見慣的日常。
充分信息化的時代,讓這群年輕人對新鮮事物包容度極高。成年人聞所未聞的用語,可能都是95后司空見慣的日常。
雖然這一代人生活條件更加優(yōu)越,但是孤獨感如影隨形。Z世代大部分人都是獨生子女,缺少年紀相近的兄弟姐妹的陪伴。而Z世代需要面對激烈的升學和工作壓力,高考重壓和996都是過不去的坎兒平時大部分時間都被工作和學業(yè)占據。不論是剛剛成為北漂、滬漂的空巢青年,還是社交圈面狹窄的學生群體,都更希望得到同齡人的理解和陪伴傾聽,認識三觀一致的好友。
二.Z世代需要怎樣的社交?
比起微信、QQ這樣的熟人社交,Z世代更傾向于在虛擬社交平臺上,做回真實的自己。大部分Z世代表示自己朋友圈缺少熟悉的好友,希望通過社交軟件認識新的朋友超過70%的Z世代用戶表示自己朋友圈狹窄,大部分用戶表示通過社交應用擴大朋友圈。孤獨的Z世代,急切需要虛擬社交陪伴,但是市面上大多數社交產品,并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剛剛開始實習的王明明最厭倦的是微信上新加同事,還要設置備注和分組。朋友圈再也不是隨心所欲的地方,領導轉的公司新聞要點贊,同事的加班狀態(tài)還要點贊。不敢輕易發(fā)布生病的狀態(tài),怕爸媽突如其來的關心。微信上都是親戚朋友、同事和合作方,他特別想找個安靜的樹洞,做回自己。
在微信和QQ等熟人、半熟半數人關系社交APP上,用戶在朋友圈曬出的狀態(tài),會受到日常身份的限制,發(fā)狀態(tài)都要斟酌再三。,雖然是即時通訊工具的主流應用,但是熟人社交和現實生活捆綁緊密帶有極大的功利性,社交壓力大,是現實生活的延展,并不能完全展示真實的自己。
還在讀大二的李君,作為酷愛文學攝影的文藝青年,想脫單的心愿由來已久。朋友推薦了幾個地理位置為主的社交軟件,但每次打開,不是附近的網紅美女在直播,就是左劃右劃精心PS過的秀人設照片。在只言片語的對話中,他找不到能一樣對三島由紀夫、村上春樹有共鳴的人。沒過多久,他就卸載注銷了自己的賬號。
三.Z世代的真實社交需求
對于95后,比起舊有的荷爾蒙社交和熟人社交,他們更需要在虛擬社交里釋放內心真實的自我,并認識同好,體現更高程度的真實自我。新生代人群對社交的新需求,帶來了社交賽道的變革新的用戶需求,催生了新一代社交平臺的崛起。很多95后開始選擇了新興產品Soul,作為記錄自己的真實心情瞬間的平臺。
Soul主打真實社交,讓用戶擺脫現實中熟人社交關系的束縛,能夠真實記錄自己的日常瞬間在虛擬空間里自在地記錄自己的真實心情瞬間。因為沒有固化的人設和現實的人際壓力,也沒有微博大V,KOL,每個人都能得到同等的曝光,Soul的社區(qū)氛圍輕松無壓力,用戶能夠感受到平等、善意、溫暖的氛圍,做回真實的自己。
只有真實,才能提供更深度的社交聯(lián)系。在Soul里,只有深度交往,長達半年的朋友才能建立Soulmate靈魂伴侶關系,點亮好友注釋標記上的Soulmate字母。網友MX和Empty連續(xù)聊了大半年,才點亮了Soulmate字母。兩個思維跳躍的人,驚喜地發(fā)現對方可以陪自己聊到天南海北,接住對方的梗。Empty覺得,有了Soulmate后,不僅可以分享更多的知識體驗,還能得到更多愉悅和深度思考。和對方相處起來,就像獨處一樣舒適自然。
目前,69.9%的Soul用戶年齡都在24歲以下。龐大的Z世代用戶基數和深度走心的社交體驗,讓Soul在95后群體頗受好評。新的用戶群體的崛起,帶來社交媒介的變革。只有擁抱用戶群體的變化,為用戶帶來真實走心的社交體驗,產品才能跑贏社交賽道的馬拉松。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