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中“輕身延年”的霍山石斛,因獨特的滋陰補益作用,成為歷史上久負盛名的珍稀藥材。但霍山石斛在自然條件下繁殖率極低,生長緩慢,加上數百年來只采集不培育,幾度瀕臨滅絕。
如今,科技為我們揭示了霍山石斛繁殖的秘密,天下澤雨公司作為掌握道地霍山石斛仿野生種植技術的領導者和生態(tài)種植理念的踐行者,在安徽霍山縣太平畈鄉(xiāng)建成占地面積超過6000畝的仿野生種植基地。
天下澤雨霍山石斛仿野生種植基地以石上仿野生、林下有機、模擬自然環(huán)境種植藥材的優(yōu)勢獲得了全國可追溯道地藥材霍山石斛示范基地,國家工信部珍稀物種霍山石斛規(guī)范化基地等榮譽;
所加工產品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生態(tài)原產地認證、霍山石斛道地種源認定等多項榮譽,基地和產品前后受到:
前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副主任、前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
全國政協(xié)常委、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局長于文明,兩位局長的稱贊和認可。
王國強局長
2017年7月,時任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中醫(yī)中藥中國行”啟動儀式上,參觀考察了天下澤雨霍山石斛展位,仔細觀看了展出的霍山石斛盆栽,并分享了關于霍山石斛的知識。
Q:
王國強局長:霍山石斛就是這種比較細小的石斛?
A:
石斛類藥材越靠北藥效越顯著。霍山石斛是唯一最北源、可野外越冬的石斛種。在越冬過程中,停止生長,進入養(yǎng)分積淀轉換期。因此,霍山石斛5年只長五公分。
清代趙學敏、趙學楷撰寫的《本草綱目拾遺》中,對霍山石斛的形狀描寫為“形短只寸許,形如累米”?!栋俨葭R》中也記載“形短只寸許,細如燈芯,色青黃、咀之味甘,微有滑涎”。
Q:
王國強局長:這是霍山產的嗎?
A:
天下澤雨公司在安徽省霍山縣太平畈鄉(xiāng)(中國石斛之鄉(xiāng))開展石上林下仿野生種植,并傳承非遺傳人“霍山1號米斛”純正種源,種源決定秉性,環(huán)境造就品質。
霍山石斛僅產于大別山北麓,是石斛屬中唯一以“地名”命名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霍石斛,出江南霍山”;《百草鏡》記載“系出六安州及州府霍山縣,名霍山石斛,最佳。”
于文明局長
2019年4月25日,天下澤雨公司藥廠和霍山石斛仿野生種植基地迎來全國政協(xié)常委、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于文明局長的考察調研。
Q:
于文明局長:做這個楓斗一顆要經過23道工序?
A:
“天下澤雨采用傳承250余年的非遺炮制方法進行加工炮制?;羯绞恐觊L3~9公分,采收后經分揀、清洗、炒制、繞條等23道工序,純手工制成彈簧狀干品。制成的楓斗呈獨特的“龍頭鳳尾”狀。
Q:
于文明局長:霍山石斛生長在“山谷、水傍、石上”?
A:
《名醫(yī)別錄》記載:“石斛出六安山谷,水傍石上”?;羯绞鷮偬m科植物,特有的“空氣根”入土則腐,更不耐水浸,需要附著石壁砂礫和巖縫中,吸收巖層中的水分和養(yǎng)料。
而部分裸露于空氣中的須根則從懸崖瀑布上升起的霧氣、露水中滲透吸水汲取營養(yǎng)。因此,需要在空氣溫潤、濕度較高的“山谷,水傍石上”生長。
《本草圖經》曰:“石斛,惟生石上者勝。亦有生櫟木上者,名木斛,不堪用。”
Q:
于文明局長:霍山石斛吃起來有股清香,粘牙。
A:
霍山石斛在停止生長的越冬過程中,所含的淀粉水解成糖,蛋白質分解成可溶性氨基酸,賦予了霍山石斛“纖維含量少,咀嚼有滑涎,無渣,質地堅硬,斷面平坦,如同米粒”的特征。
劃重點
跟兩位局長一起了解天下澤雨霍山石斛后,我們得知:
道地霍山石斛出自安徽霍山
石上生長才能入藥
每株長3~9公分
味清香、無渣
楓斗呈“龍頭鳳尾”狀
道地藥材的由來
宋代的《本草衍義》云:“凡用藥必擇土地所宜者,則藥力具,用之有據。”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一味中草藥經過地質與環(huán)境的變化,在適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則的優(yōu)勝劣汰下,在一方土地汲日月之精華,成為優(yōu)良品種。這就是道地藥材的由來。
天下澤雨公司傳承非遺傳人“霍山1號米斛”純正種源,在“中國石斛之鄉(xiāng)”安徽省霍山縣太平畈鄉(xiāng)開展石上林下仿野生種植,遵循“人種天養(yǎng)”“擬境種植”理念,成為霍山石斛種植行業(yè)原產地種植規(guī)模大、藥效高的產業(yè)基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