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下半葉至今,全球資本與技術發(fā)生過三次大的遷移。第一次是50年代,從美國轉移到日本;第二次是60至70年代,從美日德等先進國轉移到亞洲“四小龍”;第三次是80年代以后的三十年,從歐美日與亞洲四小龍等轉移到中國。
那么,下一次遷徙地會是哪里?領潮者又會是誰?
全球投資界、經濟學界普遍認為,第四次遷徙地會是東南亞與印度,而中國則是最重要的領潮者之一。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中國企業(yè)的資本與技術積累越來越雄厚,全球化擴張勢在必行;另一方面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成本的抬升、市場的逐漸飽和,資本與技術必然會轉移去開拓新興市場。
東南亞是備受世界矚目的新興市場,而其中的印度尼西亞則尤為被看好。
東南亞人口6.3億,印尼人口2.6億,整個區(qū)域人口結構都十分年輕。
且近年東南亞六國的經濟增長提速,增長速度普遍在 5% 的以上,勢頭良好。
人口規(guī)模龐大、人口結構年輕化、政治局面穩(wěn)定、基礎設施較好、互聯網經濟體量頗大,諸多條件集合一起,讓東南亞愈加成為中國資本與技術流入的熱地。
騰訊、阿里、京東等國內互聯網大鱷集體前往東南亞淘金。比如,阿里巴巴收購東南亞電商網站Lazada、領投印尼最大電商Tokopedia;京東印尼業(yè)務風生水起,在東南亞設有印尼和泰國兩個直營中心;騰訊控股的東南亞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SEA的Shopee電商項目。
業(yè)界流行一句話:越是新興市場,中國公司比重越高。
印尼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據了解,印尼移動互聯網領域,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中國互聯網公司或或由中國互聯網公司控股的東南亞公司,10家中就有8家。
由此可見中國企業(yè)出海浪潮席卷東南亞之勢。
不過,出海浪潮中也存在著行業(yè)梯次變化。如果說前幾年中企開拓東南亞市場主要集中在電商、移動游戲、互聯網應用等領域打基礎,那么最近一兩年尤為炙熱的投資領域莫過于金融科技(Fintech)與消費信貸。
“滿街都是年輕人,滿街都是貸款廣告。”排列科技創(chuàng)始人夏真博士感慨道。
2017年,作為中國企業(yè)出海的一員,夏真的公司與著名的全球資產配置公司海投全球達成合作,為后者所投資的印尼消費信貸項目提供金融科技(Fintech)支持。夏真為此率領團隊前往印尼考察調研,從而留下了上述那個深刻的印象,也讓他更加認準印尼的市場。
夏真認為,印尼首先是人口基數龐大,年輕人口多,人均工資低,消費欲望強,并且線上人口不斷增加,智能手機滲透率逐年提高,其次是銀行借記卡、信用卡普及率不高,銀行無法滿足旺盛的信貸需求,從事小額借貸業(yè)務的平臺不僅少而且不成熟,印尼居民與小微企業(yè)的借貸渠道極度匱乏。
這些現狀成為印尼開展消費信貸的有利條件,也說明了印尼信貸市場的廣闊與潛在的機會。
印尼政府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印尼總統(tǒng) Joko Widodo 就大力提倡發(fā)展數字經濟特別是 Fintech 細分市場電子支付和 P2P 借貸。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金融科技(Fintech)似乎成了“救星”,有望通過賦能印尼消費金融,緩解印尼日益高漲的信貸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技術+金融+市場的‘金三角’”現象,那就是從資金端到資產端,將合規(guī)監(jiān)管的低成本資金結合中國一流的風控技術輸出到東南亞等新興市場。
比方說,夏真的公司排列科技與海投全球、海銀金科三方合作的印尼CashCepat消費信貸項目,就是這種模式的典型案例。
海投全球負責資本運作。排列科技則負責把在國內融合度很高的先進技術與被反復驗證的成熟模式,輸出到印尼市場。從技術端來說,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從業(yè)務模式來說,輸出一整套完整的業(yè)務體系,包括大數據平臺、全流程信貸系統(tǒng)、全流程風控系統(tǒng)和對接支付系統(tǒng)等。輸出中國技術,但不僅僅是復制中國玩法,而是要做好本地化,所以最后再由海銀金科提供本地運營。
印尼的缺口恰是資金、人才、技術,而“金三角”的模式恰好無縫解決了這些缺口。
從目前的市場反應看,中國的Fintech在出海新戰(zhàn)場上占據著強勁優(yōu)勢。中國企業(yè)結合“資金”、“技術+風控+產品”與“本地化運作”的消費信貸商業(yè)模式,在印尼宏觀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信貸需求強烈、市場空間廣闊的環(huán)境下,發(fā)展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