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逆勢”上線金融產品,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極客網·極客觀察12月22日 支付江湖的龍爭虎斗并未讓滴滴這樣的“小巨頭”望而卻步。近日滴滴低調上線了一款消費信貸產品“滴滴月付”。從官方的信息來看其實是一款“先享后付”的信用支付產品,類似于支付寶的“花唄”,京東的“白條”。

QQ截圖20201222094706.jpg

在支付市場其實并不缺滴滴這一個玩家,作為姍姍來遲的入場者,滴滴此舉頗有些對標其他消費信貸產品的意思。這樣的舉措發(fā)生在互聯(lián)網金融受到嚴格監(jiān)管的當下,滴滴的入局恐怕意味著其不得不做的境況。

滴滴的金融野心

根據滴滴現(xiàn)有的生態(tài)來看,滴滴月付可以適用的場景有很多,包括花小豬、青桔單車、網約車和社區(qū)團購等產品。

數(shù)據顯示,滴滴目前的全球日訂單超過5000萬,加上花小豬主打的下沉路線,其能夠讓滴滴在原本的體量上迅速得到提高。而目前滴滴出行的主要支付方式還是依靠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上線“滴滴月付”除了可以增加用戶的粘性,還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的沉淀為滴滴其他的金融產品引流。

這點從其他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數(shù)據中就可以得到明確的答案。據相關媒體報道2019年前三季度花唄日均營業(yè)收入約為1500萬元,凈利潤高達4.5億;京東白條在2019年年末的資產同比增長102.6%達到了698億元。

而且這也并非是滴滴第一次試水消費信貸產品。早在2016年滴滴曾上線過一款“先打車,后付款”的產品“信用付”。不同的是,當時該產品的借款方為深圳華強小額貸款公司,滴滴不過是作為一個平臺為其提供相關服務,但當時該產品并未被大力推廣。

放款方的轉變意味著滴滴已經從“助貸”向“自營”發(fā)展,也更有利于打造其自身業(yè)務體系的閉環(huán)生態(tài)。

滴滴月付目前并沒有獨立的APP,但從滴滴出行當中有專門開通了金融服務的板塊,滴滴月付也不過是其中一項服務。從布局金融業(yè)務以來,滴滴就已經通過收購或者入股的方式獲得了包括第三方支付、網絡小貸、商業(yè)保理等在內的金融牌照,并且在2018年將滴滴金融部門升級為金融事業(yè)部,主要提供保險、信貸、支付等金融業(yè)務。

在鞏固出行市場的基礎上,積極跨界嘗試各種業(yè)務背后,是滴滴這些年虧損燒錢的焦慮。出行市場現(xiàn)行格局已穩(wěn),在燒錢都無法獲得高增長的當下只能不斷去尋找新的增量故事,而作為流量變現(xiàn)較為快捷的方式之一就是涉足金融服務。數(shù)據顯示目前滴滴用戶已經超過4.5億,服務超過73億用戶出行,如此龐大的數(shù)據如果能夠被轉化到金融服務上去,對滴滴來說將會是一筆很客觀的收入來源。

接踵而至的挑戰(zhàn)

取得牌照不過是進入金融的準入門檻,對滴滴來說真正的挑戰(zhàn)還在后面。目前互聯(lián)網金融已經是一片紅海,支付寶、微信支付獨占第一梯隊,京東、百度等巨頭緊隨其后,滴滴要想從中撬開挖掘增量并不容易。

此前美團上線月付產品、下線支付寶的新聞就曾引起廣大爭議。即便滴滴不會選擇下架支付寶支付,但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支付寶和微信已經完成了教育用戶的階段,不管是出于習慣還是信任感,消費者選擇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即便滴滴有用戶量作為基礎,想要引導用戶使用月付的功能來完成出行安排也并不容易。除此之外就是監(jiān)管的問題,今年以來相關機構已經針對網絡小貸發(fā)布了多項公告對該方面的業(yè)務提出了諸多合規(guī)要求,或許也會限制滴滴金融未來的發(fā)展。

對滴滴來說,開通月付是其金融業(yè)務的一個方向,可以為今后金融領域的發(fā)力做出更多的貢獻。只是面對目前在金融方面并不突出的市場表現(xiàn),月付又能否為滴滴金融迎來破局呢?可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0-12-22
滴滴“逆勢”上線金融產品,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支付江湖的龍爭虎斗并未讓滴滴這樣的“小巨頭”望而卻步。近日滴滴低調上線了一款消費信貸產品“滴滴月付”。從官方的信息來看其實是一款“先享后付”的信用支付產品,類似于支付寶的“花唄”,京東的“白條”。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