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2009年就任美國總統后提出的能源新政,引發(fā)了全世界對智能電網的關注。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一次新的革命,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力不亞于當初的互聯網。
中國方面,則由國家電網較早開始了嘗試。2009年5月21日,國家電網正式對外公布了分三步走的“堅強智能電網”規(guī)劃,此后,又通過《國家電網“十二五”規(guī)劃》等進一步明確了智能電網的規(guī)劃和建設目標。
不過,國家電網的上述規(guī)劃始終未能如愿上升至國家戰(zhàn)略層面,相反卻是質疑聲不斷。在3月28日~29日召開的中國智能電網建設國際論壇上,更有專家直言,中國的智能電網建設不能由一家公司來主導,而應會同各方制定總體路線圖。
國家電網的戰(zhàn)略考量
和美國智能電網重視配電側及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不同,國家電網的智能電網規(guī)劃更強調輸電側,簡稱為“一特四大”,即建設大火電基地、大水電基地、大核電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通過特高壓電網進行大范圍、遠距離地輸送。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在參與上述論壇時,結合最新發(fā)展形勢,對國家電網的規(guī)劃進行了解讀。
白建華表示,歐美等國家在清潔能源的接入方面做了許多工作,這給人們一個概念,即這些國家發(fā)展國家電網,好像只是配電側的事情。然而,隨著清潔能源的發(fā)展,煤、石油、天然氣等會逐步被取代。
在這種發(fā)展預期下,歐美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如風電基地、太陽能發(fā)電基地等會迅速發(fā)展起來,因此未來將同樣面臨輸電線路的更新改造問題。
在白建華看來,中國之所以要建設特高壓,則是由于化石能源及新能源發(fā)電都處于高速發(fā)展階段。
“我們不單單要考慮智能化的問題,還應該考慮建設一個什么樣的系統。我們和歐美面臨的智能電網發(fā)展階段是不一樣的。”白建華說。
根據國家電網的最新規(guī)劃,到2015年時,將通過特高壓交流網架將我國華北、華東、華中這三個區(qū)域電網連接起來,形成三縱三橫的“三華同步電網”,到2020年則形成五縱六橫的格局。而西南輸電基地,西北及新疆等煤電、風電基地的電力則通過直流特高壓輸送。
路徑仍存爭議
不過,上述規(guī)劃始終未能像國家電網所期望的那樣,上升至國家戰(zhàn)略層面,相反卻是質疑聲不斷。
從國家電網的規(guī)劃來看,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有一個前提,即將西部等資源集中地的能源輸送到能源需求量大的東部地區(qū)。然而對于國家電網的這一判斷,業(yè)界仍存爭議。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在此前的一次研討會上指出,國家資源如何分配值得深入探討。
“例如,北京的年光照小時數達到2000小時,遠高于德國的1200小時,那么,是不是可以發(fā)展北京的屋頂太陽能,而不一定先在西部進行大規(guī)模光伏建設,再將電輸送到東部?”韓曉平說。
曾聯名上書反對交流特高壓建設的多位老專家,也并不認可國家電網的這一判斷。原電力部生產司教授級高工、國際大電網CIGRE和IEEE會員蒙定中此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核電大都建在沿?;蜇摵芍行母浇髂纤妼⑥D變?yōu)楸镜刈杂?,風電、太陽能等也將以分散、分布的形式就地、就近使用,因此將來不會有大規(guī)模的西電東送。
另據記者了解,在國家電網力推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的同時,一項由國家發(fā)改委能源研究所參與的中美智能電網合作項目也在進行。和國家電網關注輸電側不同,該項目重點關注的是以清潔、高效和分布式為核心的需求側電網建設。業(yè)界人士指出,這說明我國智能電網的路徑仍然爭議未決。
新的倡議
事實上,記者在此次中國智能電網建設國際論壇上也觀察到,對于我國智能電網建設規(guī)劃,專家們意見并不統一。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所長肖立業(yè)更看重直流輸電和超導技術的應用。
他表示,可再生能源在時間、空間等方面均有很好的互補性,因此需要構建一個廣義的超級電網整合不同資源。而要達成上述目標,則要改變電網的結構和運行模式,從輸電、配電到底層的分布式電網,均采取直流的模式,從而構建一個全國統一的、多層次的直流環(huán)形電網。
“隨著可再生能源比重的不斷增加,未來直流電網用得越來越多,最后逐步演變成全部由直流電網構成的新興的電網。”肖立業(yè)說。這一構想顯然與前述國家電網的直流+交流的電網結構有較大區(qū)別。
此外,肖立業(yè)還指出,超導具有損耗低、占地小等優(yōu)勢,造價跟常規(guī)電網也有可比性,是未來電網輸電的重要技術方向。這顯然也和國家電網強調特高壓技術不盡相同。
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智能能源研究組組長武建東則在論壇上介紹了他的研究成果將互聯網和能源網整合,形成繼IPv4、IPv6之后的第三互聯網,即“超級智能網”。
根據武建東的構想,在超級智能網框架下,互聯網的地址資源將由注冊制轉變?yōu)樽灾坪妥詣优渲孟嘟Y合的模式,有能量的地方就配置相應的地址,從而形成自然世界和人工數據網絡全對稱的鏡像配置。
武建東表示,超級智能網將實現既有的互聯網、能源網、生物網、環(huán)境網、工業(yè)網、金融網等多種網絡的整合,是實體社會的中樞神經系統。
根據武建東的描述,超級智能網將實現全世界50億以上人口和40億千瓦電力裝機容量的互動,未來甚至可以將人工光合作用能源、太空能源系統的建造和控制囊括其中。
“全球對智能電網創(chuàng)新架構的一個新的認識正在形成。這個報告我去年6月向國際智能電網聯盟提交,現在已經在國際上得到了一些反饋。”武建東說。
當記者問及這一構想是否過于超前以至于難以實現時,武建東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一個國家的強大,首先應表現為思想上的強大。架構的先進性,實際上是一種潮流,無法抗拒。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