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博物館轉型 謹慎涉足當代藝術領域

Bowl, 1998, by Kim Yik-yung (b. 1935). Porcelain with carved decoration.

Asian Art Museum, Gift of the artist, 2004.16.

2016年,位于舊金山的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將迎來建館50周年。亞洲藝術博物館以其豐富的古董和古典藝術作品而聞名,但現(xiàn)在博物館正在有計劃地涉足當代藝術領域。在剛剛過去的夏天里,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了題為《28 Chinese》的展覽,其中展品來自Rubell家族收藏并將進行巡展;而當?shù)貢r間9月4日,名為《First Look》的當代藝術展覽將緊接開幕,這次觀眾看到的作品則全部由亞洲藝術博物館自己收購而來。

如果說《29 Chinese》為博物館的轉型開了個頭,那么接下來的《First Look》則更能體現(xiàn)亞洲藝術博物館的誠意和慎重。新展覽將展出來自9個國家33位(組)藝術家的作品,展現(xiàn)了博物館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后現(xiàn)代和當代作品收藏策略——這些展品多體現(xiàn)了對亞洲文化傳統(tǒng)和歷史的延續(xù),充分展示了博物館策展團隊的專業(yè)性。

在展覽中觀眾可以看到韓國藝術家金益寧(Kim Yik-yung)的白色瓷器作品,這些作品的靈感來源于朝鮮王朝(1392—1910年)時期的白瓷,藝術家借用了當時白瓷上常見的基本圖案而進行再創(chuàng)造,最后呈現(xiàn)的作品具有融合古今的優(yōu)雅質感;旅德中國藝術家蘇笑柏用紅漆繪制的作品《深紅》明顯也受到亞洲裝飾藝術傳統(tǒng)的影響;徐冰是展覽中較為知名的藝術家之一,他這次展示的作品是由亞洲藝術博物館委托創(chuàng)作的,無疑也是展覽亮點之一。

《First Look》將持續(xù)至10月11日。正如展覽題目所言,這是“第一眼”,但絕不會是“最后一眼”。

其他展出作品(圖片:亞洲藝術博物館):

AAM 010, 2011, by Koo Bohnchang (Korean, b. 1953). Archival pigment print.

Acquisition made possible by Frank S. Bayley, 2013.4. © Koo Bohnchang.

“Brush Symphony” (1998), by C.C. Wang (Chinese, 1907-2003). Ink on paper.

“Everything Is Sacred #1” (2009), by Norberto Roldan (Filipino, b. 1953).

Wood, glass, plastic, metal, and cotton.

Right, “The Night of Perpetual Day,” HD video, Edition 3 of 7 (2013),

by Yang Yongliang (Chinese, b. 1980).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5-09-07
亞洲藝術博物館轉型 謹慎涉足當代藝術領域
Bowl, 1998, by Kim Yik-yung (b 1935) Porcelain with carved decoration Asian Art Museum, Gift of the artist, 200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