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部長有話說:【量化學院】是高盈量化云教育部傾力推出的投資者教育原創(chuàng)專欄,由量化云加拿大、美國海歸量化工程師團隊組稿編撰,含金量高,通俗易懂,小白菜恍然大悟,老司機拍手叫好。良心原創(chuàng),歡迎轉載哦,愛你么么噠!
什么是金融?
通俗而言,金融就是資金的融通,本質就是將資金從閑置的地方轉移到需要的地方。金融作為一種交易活動,它本身并未創(chuàng)造價值。
那么,金融交易當中所產生的利潤是從何而來的呢?很簡單,我們可以把金融交易的利潤看作為資金轉移的手續(xù)費。

最早的金融交易方式是借貸。
在生活當中,當我們敏銳的嗅覺捕捉到一些投資機會,但又苦于沒有投資資金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傾向于向親戚、朋友借款作為原始投資資金。到投資獲得收益的時候,拿出一部分利息作為回報。這便是借貸的雛形。

借貸的主體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企業(yè)。
如果企業(yè)需要資金來保持運作或者擴大生產,但又沒有足夠的現(xiàn)金流,那么企業(yè)可以向銀行借錢。
企業(yè)用這筆錢運作產生盈利,并拿出一部分作為利息還給銀行,企業(yè)和銀行都賺錢了,皆大歡喜,這叫雙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投資活動都能實現(xiàn)盈利的,那么,企業(yè)向銀行借貸沒產生盈利怎么辦?
如果企業(yè)不能產生盈利,且沒有其他的盈利方式,那它將不僅無法支付利息,可能連本金也無法歸還。對銀行而言,這就是風險。
銀行為了避免這方面的風險,在確認借貸給企業(yè)之前,首先會對企業(yè)做信用評估,評測企業(yè)毀約的概率以及償還貸款的能力,再決定是否借款給企業(yè)。

借貸是最傳統(tǒng)的金融形式。
隨著發(fā)展,金融產生了各種形式的衍生品,比如股票、期貨、期權和債券等。這些我們在之后的課程會一一聊到。提到企業(yè)借貸,我們這里就簡單地說一下股票。

眾所周知,銀行的資金是向民間籌集,人們將閑置的資金存放在銀行,既可以保證資金的安全,也可以獲得微薄的利息。銀行再把這部分資金借給企業(yè),收取利息以獲得利潤。有了銀行作為中間人,企業(yè)融資的成本就會增加。
對企業(yè)而言,如果企業(yè)繞過銀行的中間人環(huán)節(jié),直接與民間資本開展融資活動,就可以大幅度地減低成本。這么做是否可行呢?答案是肯定的,這種方法叫上市。

如果一個企業(yè)盈利和信用都很值得信賴,通過了國家上市標準,那么它就可以上市,并把它們股權的一部分作為股票發(fā)行,向民間籌集資金。
那么作為百姓,為什么要購買他們的股票呢?傳統(tǒng)的說法是,隨著企業(yè)的發(fā)展,每個股票持有者可以根據股比,定期獲得一定的分紅,并且享受企業(yè)發(fā)展帶來的價值提高。
然而隨著股票市場的發(fā)展,大部分人是利用股票作為投機方式,獲取股票出售與買入之間差價,同時承擔相應的風險,而非作為價值投資,不過這也是后話了,將在以后的課程中詳細講解。

最后再說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叫金融泡沫。
什么叫金融泡沫,泡沫是怎么產生的?
所謂的金融泡沫,就是市場上的投資者過分的估高金融衍生品的價值。金融衍生品難以跟普通商品一樣以它實際價值給以定價,因為它代表的是未來的價值。當所有人都過分樂觀地估高金融衍生品的價值,金融泡沫就產生了,這里有一個詞很形象,叫空中樓閣。

如果覺得這個很難理解,那么這里有一個很經典的金融故事。
假設甲有一罐沙丁魚,他以十塊錢賣給了乙。但是丙認為沙丁魚的價值不只十塊錢,于是他決定以十五塊的價格從乙那購買沙丁魚。而丁又十五塊錢不能表達沙丁魚的價格,于是他愿意以二十塊的價格購買沙丁魚。所有人都覺得沙丁魚的價格可以更高,于是總有人出更高的價格來購買這灌沙丁魚。最后沙丁魚的價格到了一百塊。
如果假設交易的只有兩個人,甲和乙,他們不停地轉手沙丁魚,并把沙丁魚的價格抬高,那么最后沙丁魚回到了甲手上,乙獲得一百塊。那么這么一看,甲手上有一罐價值一百塊的沙丁魚,乙手上有一百塊,一共兩百塊,好像大家都賺錢了,那么錢從 哪來呢?
沒錯,看出來的同學很聰明。錢不是增加了,而是轉移了,從一個人轉移到另一個人,那沙丁魚呢,可能打開都發(fā)臭了,一文不值。但是只要有一個人覺得現(xiàn)在沙丁魚的價格還可以更高,那么沙丁魚現(xiàn)在的價格就不算太高,聰明的你明白了嗎?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