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耳機,一起聆聽鼓浪嶼前世今生的傳奇!“在地人帶你游廈門”音頻由廈門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廈門日報社聯合制作,節(jié)目中兩個主持人以在地人視角介紹廈門的人文歷史、風光建筑、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旅游攻略,可登錄廈門日報APP百家村電臺收聽。
本文將側重介紹鼓浪嶼的風光與歷史。
鷺江一圍成小島,鼓浪嶼上風光好。中國第52個世界遺產,這座僅僅1.88平方公里的美麗小島四面環(huán)海,琴聲悠悠,宛如一顆閃閃發(fā)光的海上明珠閃耀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鼓浪嶼上的一磚一瓦都承載著歲月的故事,親愛的金磚賓客,讓我們一起聆聽在地人娓娓道來的,鼓浪嶼前世今生的傳奇。
萬國別墅——世界的歷史印記
【原英國領事館-守望鋼琴碼頭的紅色磚樓】

從美麗的鋼琴碼頭上島,一眼能看到的紅色磚樓是原英國領事館——三層紅磚樓,四角出磚入石,結構方正嚴謹,落地門窗,均配百葉調節(jié)陽光,擋避風沙,還飾有壁爐。
【白家別墅-百年建筑標本】

鼓浪嶼復興路西頭的樹蔭花叢里,有兩幢歐式別墅和一幢中西合璧的三層紅磚別墅,環(huán)境優(yōu)靜,十分適合人居。
這就是白家別墅,它的原主人是福建活版印刷創(chuàng)始人白登弼。別墅的線腳整齊堆疊,簡明流暢,也反映了當年建筑工藝的特點和建筑思維的規(guī)整,今天的別墅建筑已經不再使用這種工藝了,它也為我們留下百年建筑的標本,很是難得。
【番婆樓-深受導演青睞的取景地】

色彩鮮麗,造型別致,洛可可的特點與中國的傳統工藝巧妙結合,這便是建筑風格獨樹一幟的番婆樓。
番婆樓是菲律賓華僑為了孝敬母親蓋起來的別墅。它至今仍風姿綽約,風采不減當年,因被電影導演屢屢選中,曾在這里拍攝《廖仲凱》、《春天里的秋天》、《土樓人家》等多部電影。
【匯豐公館-匯豐銀行的前身】

比起日光巖、菽莊花園,匯豐公館鮮為人知。這是一座珍貴的三葉草形平面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一棵大榕樹、摩崖石和房子構成的造型。
這座建筑曾是英商怡記洋行的閑樂居,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英國“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廈門開設分行,為廈門最早的近代銀行,后來這里成為匯豐銀行的高級住宅。
【原會審公堂-見證歷史流轉的辦公地】

會審公堂為兩幢西歐式別墅組合,造型基本一致,呈對稱狀,立面圓平組合,較為和諧,女兒墻獨具藝術韻味,具有群體建筑景觀特色。
名人搖籃——島嶼的靈性孕育
鼓浪嶼這樣一座不足兩平方公里的離島,走出不少蜚聲世界的名人。
大文學家林語堂在這里度過了懵懂的少年時代,在這座島上,他學會了讀書認字,島上的美景也觸動了他對美的感知力,最終他用筆留下了流芳百世的美文美句。
偉大的醫(yī)學家——林巧稚被譽為鼓浪嶼的女兒。懷抱濟世情懷和拼搏精神,從小島出發(fā),再回故土鼓浪嶼,林巧稚已是被世人歌頌的“醫(yī)學泰斗”。
美食桃花源——獨特的海島風情
看過美輪美奐的建筑,聽過名人的典故,來了鼓浪嶼絕不能錯過的就是富有海島風情的美食了!
【葉氏麻糍】
葉氏麻滋是鼓浪嶼島上唯一一家可以占道經營的小吃攤位,可以想象葉氏麻滋的名氣。
糯米糍粑,裹入花生碎、黑白芝麻碎和糖粉混合成的餡料再揉成團,滾上一層黑芝麻粉,一份“麻糍”就做好了。味道甜而不膩,糯而不粘,好吃得很。麻滋價格不貴,一份10塊錢10個。
【龍頭魚丸】
龍頭魚丸店是鼓浪嶼第一家魚丸店,店鋪專賣鯊魚丸。
魚丸選用的都是深海魚,按照祖?zhèn)鞯拿孛芘浞街谱鳎云饋淼母杏X,用閩南話的發(fā)音來講就是很Q~
鼓浪嶼的美,三天三夜看不完說不盡;鼓浪嶼的故事,此刻仍在延續(xù)。今年夏天,鼓浪嶼成功進駐世界文化遺產之林。鼓浪嶼變了,變的是氣質與格局;鼓浪嶼不變,不變的是初心、追求和夢幻。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