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國產手機出海已經成為一種常態(tài),而在這種常態(tài)之下,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專利訴訟。由于國內外市場法律機制不同,在國外,國產手機廠商更容易碰壁。上半年,剛剛啟動國際化不久的小米就在印度被愛立信起訴專利侵權。而小米知識產權總監(jiān)王海兵在訪談時透露,對于專利訴訟制約了海外市場的擴張,小米持樂觀心態(tài)。
無獨有偶,在近期,TCL也遭遇了和小米類似的煩惱。日本專利管理公司IPBridge向美國法院提出起訴,要求TCL通訊就智能手機專利侵權作出賠償并停售。
事實上,國產手機出海遭遇的專利困擾,更多的不是來自競爭對手,而是由被稱為無實為機構(NPE,non-practicingentities,享有很多專利卻無實際產品)發(fā)起的,他們在國際市場上專門利用專利來獲取授權費或達到訴訟和解,本身并不生產手機等產品。
據專利組織UnifiedPatents公布的一項報告顯示,2015年美國專利訴訟案將升至6100起,專利和商標上訴委員會必須處理的訴訟將達到1906起,為歷史新高。報告稱,在美國地方法院審理的所有專利訴訟中,有68%的訴訟是無實為機構(NPE,non-practicingentities,享有很多專利卻無實際產品)發(fā)起的。由于國產手機出海遭遇的專利訴訟多屬于這些無實為機構所發(fā)起,他們的目標不是阻止一個品牌的進入或一款產品的銷售,而是為向成功的企業(yè)收取專利授權費或訴訟和解費用。而TCL此次成為無實為機構的目標,正是由于其在海外手機市場的成功,以至于樹大招風。
而事實上,不只是小米、TCL,蘋果等公司才是這些無實為機構的最大目標。有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蘋果面臨的訴訟數量有25起,亞馬遜為21起。如果算上三星旗下所有子公司面臨的訴訟,那么三星應該在這份榜單上排名第二。那么,法官對這些專利侵權案例持什么態(tài)度呢?在近期的一項專利訴訟案中,德州公司Smartflash聲稱蘋果侵犯了該公司與“通過支付系統的數據存儲和訪問管理”有關的三項專利,向蘋果索要了巨額賠償。而美國聯邦法官剛剛撤銷了這次的專利侵權賠償。由此來看,法官也并不支持無實為機構一味為了獲取專利授權費或訴訟和解費用的做法。這種態(tài)度也為國產手機出海提供了保障。
當然,國產手機出海,并不是完全沒有專利護身。恰恰相反,國產手機廠商大都極為重視專利問題。以TCL為例,僅今年上半年TCL預計研發(fā)總投入為16.2億元,同比增長22.1%;新增申請專利1341項,新增獲得授權專利931項。而整個TCL集團整體專利技術大幅增加,累計申請專利超過1.5萬項。
TCL通訊作為TCL集團近年來增長較快的業(yè)務板塊之一,得益于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其手機產銷量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15年1至6月,TCL通訊銷售手機3483.5萬臺,同比增長16.3%,其中智能手機2088萬臺,同比增長38.9%,智能手機銷量占比從去年同期50.2%提升至59.9%。
可以說,專利不僅不會成為國產手機出海的攔路虎,反而會隨著國產手機對專利意識的加強和對海外市場游戲規(guī)則的適應,而逐漸成為國產手機出海的“護身符”。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