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爾街日報
3月8日訊,全球央行正在囤積外匯儲備,這凸顯出在金融市場人氣較為樂觀的情況下全球經濟復蘇基礎依然脆弱。
新興經濟體的外匯儲備在經過兩年的大幅下滑后已經企穩(wěn)。在全球最大的30個新興市場中,有三分之二的經濟體去年外匯儲備實現增長,其中以色列、越南和捷克共和國的外匯儲備規(guī)模近期還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
中國2月份外匯儲備余額環(huán)比增長69億美元,實現八個月以來的首次回升,重新站上3萬億美元大關。此前接受《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當月外匯儲備余額下降280億美元。
即使是一些歐洲國家的央行也增加了自身的外匯儲備規(guī)模。在歐洲,外匯儲備的大幅增長通常與面臨嚴重的全球性壓力的時期相關。瑞士央行2月份外匯儲備資產實現兩年多來的最大增幅,而丹麥央行也加快了購買外匯的步伐。
外匯儲備上升往往令投資者感到寬慰,因為這些數據顯示了各個國家有能力應對對其外匯造成沖擊的市場危機或經濟衰退。對增長迅猛但不穩(wěn)定的新興市場而言,外匯儲備尤其重要,此類儲備通常用于支付進口商品和償還外幣債務。
Western Asset Management新興市場債務部門主管Chia-Liang Lian稱,外部儲備是主權國家防范危機和債務違約的一種保險形式。
但許多投資者和分析師擔心,外匯儲備囤積背后的原因是全球貿易和資本失衡,而如果出現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擾動因素,這有可能導致全球市場易受到新危機的打擊。
一些分析師預計,如果美聯儲不斷推動利率走高,那么美元將迎來另一輪走強期,而這是一個潛在沖擊因素。在去年年初全球市場掀起拋售熱潮期間,強勢美元加上發(fā)展中國家以美元計價債務水平上升加劇了新興市場資產的潰敗。
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總額也表明,央行官員們因擔心全球經濟形勢正在增持美元,盡管投資者的看漲情緒已推動道瓊斯指數在今年連創(chuàng)紀錄新高并突破21,000點關口。
美國和歐洲經濟增速正在加快,分析人士稱,如果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Donald Trump)推進公司稅改革和放松監(jiān)管的計劃,美國經濟有望實現更快速增長。
新興市場外匯儲備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歸因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大宗商品在發(fā)展中國家的出口中占據很大比例,去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了28%左右。此外,資本流入也提振了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水平。去年,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資本流入量增長近60%,達到1,920億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的數據顯示,2014年新興市場外匯儲備水平達到8萬億美元的峰值。之后,在新興市場國家央行動用約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用于提振不斷貶值的本國貨幣后,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水平大幅下降。
不過,去年這種外儲消耗勢頭暫停。據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估計,去年,全球最大的30個新興市場(不含中國)外匯儲備水平持穩(wěn)于3.9萬億美元。
在上個月外匯儲備再度增長之前,中國一直是個例外。經濟學家將2月份外儲增長歸因于政府為控制資本外流、阻止人民幣兌美元走軟以及提振國內低迷的經濟信心而采取的全面舉措。
匯豐控股(HSBC)經濟學家馬曉萍表示,所有資金外流渠道基本都已經關閉,所以她對于這一數據并不十分意外。
瑞士央行周二稱,上個月其外匯儲備猛增近250億瑞士法郎(約合246.3億美元),至6,680億瑞士法郎,創(chuàng)2014年12月(瑞士取消瑞郎上限前一個月)以來最大增幅。瑞士外匯儲備規(guī)模已超過瑞士整體國內生產總值(GDP)。
由于瑞士經濟穩(wěn)定,債務水平低,瑞士法郎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貨幣之一;這意味著當投資者追求安全性而非回報時,瑞士法郎通常會升值。
分析師們稱,瑞士法郎和其他避險貨幣需求激增的原因包括:春季法國大選;秋季德國大選;意大利、美國和英國持續(xù)的政治不確定性。
- 美科技七巨頭遭特朗普關稅血洗 市值蒸發(fā)14萬億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海”,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