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EV世紀)
3月28日,戴姆勒股份公司(下稱“戴姆勒”)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下稱“吉利控股”)宣布,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聯(lián)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致力于將smart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合資公司總部設在中國,雙方各持股50%。
根據(jù)合資協(xié)議,全新一代純電動smart將由梅賽德斯-奔馳的全球設計部門負責設計,吉利控股全球研發(fā)中心負責工程研發(fā)。新車型將在中國的全新工廠生產,預計2022年開始投放市場并銷往全球。
不久前,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蔡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表示,戴姆勒和吉利確有合作的期許,但是“我們(與吉利)的合作有一個非常重要考慮因素——戴姆勒與北汽集團長期以來建立的互信互利的合作關系,這點是我們未來在中國展開任何合作的重要前提”。不過,北汽集團對此似乎并沒有表示異議,于是合資公司順利出爐。
在中國合資股比放開等政策開放后,很多外資企業(yè)都開始謀求增加合資股比,或者新建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長城—寶馬、江淮—大眾、眾泰—福特等合資公司相繼成立。去年,寶馬集團和華晨集團也簽署了新的合資協(xié)議,寶馬集團將以36億歐元的代價增持華晨寶馬25%的股權,持股比例從目前的50%提高至75%。3月中旬,大眾集團也表示有意增加合資股比,對此,上汽集團很快發(fā)表聲明表示強烈反對。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合資股比放開是大勢所趨,國家也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但這也不意味著,外資企業(yè)將會隨意地提高合資股比,因為調整合資股比,涉及到多方利益,不可能完全按照一方的意愿行事。
外資企業(yè)提高合資股比,是有成本的,調整股比后獲得的收益是否高于成本,雙方都需要考慮和協(xié)商,最終可能需要雙方你來我往很多輪的談判才能達成協(xié)議。具體到各個企業(yè)的合資股比調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xiàn)在可能還只是一個開始。
也有的外資企業(yè)提高合資股比,并非簡單考慮經濟因素,更多的是從品牌的控制力方面考慮,愿以更高成本擴大合資來獲得品牌的主導權。這種情況如果外資企業(yè)給出的條件足夠高,也會有本土企業(yè)愿意配合。
外資企業(yè)能否提高合資股比、或者再成立新的合資公司,也跟本土企業(yè)在合資公司的作用相關。雖然外資企業(yè)在技術、管理、品牌營銷等方面都有豐富經驗,資金實力也足夠雄厚,但在生產資質、政企關系、土地、技術工人、市場渠道等方面,也離不開本土企業(yè)。
2016年,奧迪打算與上汽成立合資公司,就遭遇了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的聯(lián)合抵制,最終奧迪也不得不暫時放棄與上汽的合資計劃。
戴姆勒之前表示,建立新的合作非常在北汽集團的態(tài)度,而此次吉利和戴姆勒建立的合資公司,并未遭遇北汽集團的明確反對。主要原因可能是,三方已經提前達成一致,吉利戴姆勒的合資公司,在中國主要推動smart品牌的電動化轉型,而奔馳品牌的新能源轉型未來依然放在北京奔馳。
(責編:陶璇)
- 方程豹獎勵見義勇為車主全新豹5 越野新王硬核安全筑起生命防線
- 馬斯克罕見示弱 特斯拉股價暴跌8% 市值不足萬億美元
- 特斯拉利潤暴跌42%:汽車帝國的AI轉型陣痛與生存挑戰(zhàn)
- 比亞迪成為國際米蘭全球汽車合作伙伴,用足球語言溝通全球用戶
- 潘展樂成為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仰望U7車主
- 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潘展樂成為仰望U7形象大使
- TüV萊茵InnoHub啟幕:“科技+體驗”定義未來出行與生活方式新范式
- 極氪回應"金箍棒"商標注冊 希望大家多關注安全
- 比亞迪三款車型亮相2025古德伍德速度節(jié) 展現(xiàn)中國汽車品牌科技力量
- 鴻蒙智行大動作:享界S9T官圖曝光,首款旅行車來了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